上海419论坛

中考素材: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时间:2023-06-16 15:31:54 梓欣 中考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419论坛中考素材: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上海419论坛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中考素材: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名言警句】

上海419论坛  1、茶是故乡浓。

  2、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3、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4、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5、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6、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上海419论坛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8、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9、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苏武《留别妻》

  10、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上海419论坛  11、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上海419论坛  12、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上海419论坛  13、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上海419论坛  14、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15、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鸟鸣喈喈烟蒙蒙,自从远送对悲翁。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

上海419论坛  16、眼看帆远去,心逐江水流。——《江夏行》

  17、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上海419论坛  18、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上海419论坛  19、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上海419论坛  20、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1、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22、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上海419论坛  2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上海419论坛  24、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李白《鞠歌行》

  2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上海419论坛  26、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上海419论坛  27、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海419论坛  28、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9、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上海419论坛  30、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31、画屏闲展吴山翠。——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32、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韦应物《送杨氏女》

  33、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34、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35、一枕初寒梦不成。——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上海419论坛  36、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37、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苏轼《和董传留别》

  38、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上海419论坛  39、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佚名《行行重行行》

  40、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上海419论坛  41、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上海419论坛  42、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43、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甫《野人送朱樱》

上海419论坛  44、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____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上海419论坛  45、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6、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上海419论坛  47、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8、湘水上,女衣罗,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形成

上海419论坛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园有方翡,香茗”记载,我国人工栽培利用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这悠入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人们首先把其当成饮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占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完好;修身养性的禅师茶;淡雅风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对于再现生活品茶艺表演,不同类型的茶艺要求有不同风格的背景。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致,通过背景衬托,增强感染力,再现生活品茶艺术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种形式的环境适合茶艺表演尚有必要探讨。背景中景物的形状,色彩的基调,书法、绘画和音乐的形式及内容,都是茶艺背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子。

  文化简史

  起源发展

上海419论坛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截止到2013年,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宗教结缘

  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茶艺萌芽

上海419论坛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杜育的《荈赋》挹彼清流”,择取岷江中的清水;选器:“器择陶简,出自东隅”,茶具选用产自东隅(今浙江上虞一带)的瓷器;煎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煎好的茶汤,汤华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灿烂;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用匏瓢酌分茶汤。荈赋》所描述的,是中华茶艺的雏形,且茶艺发源于巴蜀。隋唐五代时期——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习俗形成

  陆羽《茶经?六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成。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名茶初兴

上海419论坛  唐代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其它则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祁门方茶、渠江薄片、蕲门团黄、丫山横纹、天柱茶、小江团、鸠坑茶、骑火茶、婺州东白、茱萸寮等。

  茶的普及

上海419论坛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海419论坛【中考素材: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相关文章: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考素材:美食08-17

中考素材:中国传统典故-中考作文素材02-08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作文01-27

初中优秀作文: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01-27

中考素材:中国传统典故08-15

中考励志写作素材:中国阿甘01-19

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词汇素材10-21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作文素材01-28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