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秋思》阅读答案

时间:2023-02-15 08:45:0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上海419论坛《秋思》阅读答案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思》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思》阅读答案15篇

《秋思》阅读答案1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海419论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下列各 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海419论坛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 “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上海419论坛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

上海419论坛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析理由。(2分)

  参考答案:

  22. D (2分)

上海419论坛  23. 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示例二:喜欢后一句。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符合文意即可)(2分)

《秋思》阅读答案2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上海419论坛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阅读答案:

上海419论坛  8.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阅读练习二

上海419论坛  ①这首诗的体裁是绝句,唐代另一种着名的诗歌体裁是律诗 。(2分)

上海419论坛  ②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意思对即可)

  3.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 中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上海419论坛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4.《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上海419论坛  答: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蓄。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秋风是百花凋零,万叶枯黄,他虽不可见,却处处存在。游子见摇落而生羁旅、凄寂。平淡之中有丰富的暗示与联想。

上海419论坛  5.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答: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 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6.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

  阅读练习三:

上海419论坛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上海419论坛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上海419论坛  3、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答案:

上海419论坛  1,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上海419论坛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上海419论坛  3、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上海419论坛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上海419论坛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秋思》阅读答案3

  秋夜曲

  张仲素

上海419论坛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上海419论坛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上海419论坛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3分)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上海419论坛  答案 (1)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2)“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秋思》阅读答案4

上海419论坛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海419论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上海419论坛  2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3分)

  2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3分)

上海419论坛  2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21、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22、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24、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秋思》阅读答案5

上海419论坛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元)马致远 (元)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4.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上海419论坛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15.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2分)

  答案:(共4分)

上海419论坛  14.答案:B(2分)

上海419论坛  15.答案示例: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分。每首元曲的情感各1分)

《秋思》阅读答案6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上海419论坛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上海419论坛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上海419论坛  不堪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4分)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阅读练习二: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上海419论坛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上海419论坛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上海419论坛  (2)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分)

上海419论坛  【答案】(1)C(2分) (2)思乡(或忧郁、忧伤) (1分)

  赏析

上海419论坛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秋思》阅读答案7

上海419论坛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上海419论坛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上海419论坛  古道西风瘦马。

上海419论坛  夕阳西下,

上海419论坛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上海419论坛  阑干楼阁帘栊①,

上海419论坛  杨柳秋千院中。

上海419论坛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4、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上海419论坛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上海419论坛  15、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2分)

上海419论坛  (二)古诗词阅读(共4分)

  14、答案:B(2分)

上海419论坛  15、答案示例: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分。每首元曲的情感各1分)

《秋思》阅读答案8

上海419论坛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上海419论坛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上海419论坛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上海419论坛  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

上海419论坛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上海419论坛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上海419论坛  4.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示例二: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2.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4分)

  3.C。

  4.思乡(或忧郁、忧伤)(1分)

《秋思》阅读答案9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着沧江无万牛。

上海419论坛  【注】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令,很不得志。在草木枯黄的晚秋季节,他思念起好友子由(苏辙),此时苏辙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两地相隔不远。

  8.请简要分析一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妙处。(5分)

  答:

上海419论坛  9.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上海419论坛  8.①“知”有知晓、明了的意思,诗人看到叶黄,“知”晓已是晚秋,(1分)

  ②“催”有催促的意思,写出了时间的紧迫,(1分)

上海419论坛  ③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上诗人是融情于景,将一腔愁情托付晚秋黄叶、催人

  小虫,(1分)表达对自己落魄无依处境的郁闷和对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2分)

  9.①高卧云壑的老松,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它拖走。(2分)

  ②诗人以松自喻,表达了强烈地与恶浊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2分)

  ③同时也与友人分享自己已看尽世态炎凉,看淡功名富贵,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2分)

上海419论坛  10.(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出去(2鼎铛

上海419论坛  玉石,金块珠砾(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秋思》阅读答案10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共4分)

  秋词

  刘禹锡

上海419论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上海419论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上海419论坛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上海419论坛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14、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海419论坛  13、C14、《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秋思》阅读答案11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上海419论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海419论坛  10.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2分)

上海419论坛  11.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2分)

  参考答案:

  10.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11.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上海419论坛  16.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上海419论坛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分)

  答:

  参考答案:

  16.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17.(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上海419论坛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上海419论坛  【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秋思》阅读答案12

  渔家傲·秋思

上海419论坛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上海419论坛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上海419论坛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上海419论坛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上海419论坛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上海419论坛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秋思》词中和《岳阳楼记》文加点词的意思。

  ⑴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⑵ 燕然未勒归无计 ( )

  至若春和景明, (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2.根据你的比较阅读体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秋思》词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请概括塞下这一“异”风景的特点?“异”中暗含着感情基调是什么?

  ⑵《岳阳楼记》文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志向?

上海419论坛  3.“酒”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文中很常见,如《秋思》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岳阳楼记》文中“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借助它构成诗文深远的意境。请你再举出一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并揣摩揣摩诗人借“酒”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上海419论坛  诗句: ;蕴意: 。

上海419论坛  4.《秋思》词中和《岳阳楼记》文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表达的意图明显不同。请作一简要的比较辨析。

  参考答案:

  1.⑴ 景色 日光 ⑵ 回家 归依

  2.⑴寒冷、萧瑟 哀伤、悲怆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 惜别、体贴、祝愿

上海419论坛  4.《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为写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旨在引出“迁客骚人”的一悲一喜览物之情,导出古仁人之心并与之作对比

《秋思》阅读答案13

  【甲】乡愁(节选)

上海419论坛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3分)

  16.诗人用浅浅的`描述海峡,并不符合客观事实。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上海419论坛  17.【乙】诗中首句昏鸦的意象选择最有深意,最能表现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这是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5.坟墓、海峡 家国之思 16.和诗人深切的故国家园之思相比,再深的海峡也变浅了。诗人这样写意在突出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

上海419论坛  17.昏鸦即黄昏时归巢的乌鸦,乌鸦尚可归巢,而人却不能归家,这个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秋思》阅读答案14

上海419论坛  都门秋思①(选一)

  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上海419论坛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上海419论坛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上海419论坛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上海419论坛  14.(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1)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1分)

  (2)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①这首诗歌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夕阳和山色是

上海419论坛  美好的景色(乐景)(1分)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1分)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美丽的景色,反而使诗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结,难以排遣。(1分)

上海419论坛  ②诗人又用拟人手法,(1分)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1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1分)

上海419论坛  注意:如果有学生对①②两点都有涉及,可以依据以乐景写哀请(1分),拟人手法(1分)分析诗歌相关内容(1分),诗歌表现作者排解不了的愁绪(1分)这样的标准给分。

《秋思》阅读答案15

上海419论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思赠远

  王涯

上海419论坛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上海419论坛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小题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小题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小题1:

上海419论坛  试题分析: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原诗中的'“赠远”中的“远”应该指自己的妻子,但从原诗中无法看出指妻子,所以这里的“远”只要理解成亲人、朋友、恋人都可以,关键是学生需要知道“秋思”是在思谁,“赠远”是要赠给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前两句中的“厌”和“闲”,既可以是写诗人自己“厌”和“闲”,也可以是自己所思念的人“厌”和“闲”。

  小题2:

  试题分析:本小题在设计方面难度有点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本诗最后两句是怎样体现“秋思赠远”的,由于第三句中的“走马台”注释也不具体,这样只能从最后一个句子来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造成了答题的困难。答题时,要能够表达出自己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够表达出看上去不是在思念,而实际上是更深一层的思念。对“秋思赠远”题意的理解,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

【《秋思》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秋思》阅读答案04-20

秋思的阅读答案07-12

《秋思》阅读答案02-15

02-15

秋思阅读答案10-19

《秋思》阅读答案08-23

秋思的阅读和答案03-29

《天净沙 秋思》阅读答案01-30

《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07-11

《江岸秋思》阅读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