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歇后语

时间:2021-03-31 18:03:45 歇后语 我要投稿

关于“孔夫子”歇后语

上海419论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本工具,它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品的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夫子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孔夫子”歇后语

  关于孔夫子的歇后语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吃粥——心里没数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扫地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当教授——古为今用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的褡裢——书呆(袋)子

  孔夫子的'坟——久慕(墓)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穿西装――不土不洋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挂腰刀——文不文,武不武

  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不量力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偷钱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上海419论坛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孔夫子的徒弟――闲人

  孔夫子背书籍——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相关资料:歇后语的由来

上海419论坛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上海419论坛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关于“孔夫子”歇后语】相关文章:

孔夫子的歇后语01-25

孔夫子搬家歇后语03-15

有关孔夫子的歇后语03-18

易经讲解:孔夫子的道行10-09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05-08

关于艰难的歇后语_歇后语01-25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6篇)05-09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6篇05-09

有关于成语的歇后语_歇后语01-26

关于水牛歇后语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