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桃花源记》教案

时间:2023-02-07 15:04:23 桃花源记 我要投稿

上海419论坛《桃花源记》教案14篇

上海419论坛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记》教案14篇

  《桃花源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上海419论坛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上海419论坛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上海419论坛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就出自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桃花源记》,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胸怀大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

  本文写于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的时候,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注释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准确地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指出须注意的字词读音。

上海419论坛  便舍(she3)船豁(huo4)然开朗屋舍(she4)俨(yan3)然阡陌(qian1mo4)

上海419论坛  衣着(zhuo2)黄发(fa4)垂髫(tiao2)怡(yi2)然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

上海419论坛  咸(xian2)间(jian4)隔魏(wei4)晋郡(jun4)下诣(yi4)刘子骥(ji4)

  3、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男女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开展理解活动。

  四、我译大家评

上海419论坛  1、一个同学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听后做评论,看翻译得好不好,若发现不足或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上海419论坛  2、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A、通过加字换字的方法。

  B、结合注释。注释中往往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解释的。

  C、结合上下句加以猜测。

  D、增删调补。

  3、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A、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

上海419论坛  B、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

  C、译文要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

上海419论坛  ――第一段:(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惊异。穷:走完。

上海419论坛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第二段:(补充注释如下)

上海419论坛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上海419论坛  ――第三段:(补充注释如下)

上海419论坛  乃:于是。所从来:从哪儿来。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

  ――(村中人)见了渔人,于是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临走时)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第四段:(补充注释如下)

上海419论坛  既:已经。志:动词,做记号。诣:拜见,到…去。如此:像这样。遣:派。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原来的路。

  ――第五段:(补充注释如下)

  欣然:高兴地问津:探寻(桃花源)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五、小结

  今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是疏通文中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节课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为主。

  二、强化朗读,熟读成诵

  学生自由朗读10分钟后检查背诵。(不记得处老师提示)

  三、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看着课文翻译,要求不看翻译工具书,其他同学认真听,不足处请指出。(一人一段)

  四、小结本文需要注意的`字词

  1、古今异义词

上海419论坛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

上海419论坛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

  <补充>

上海419论坛  如此――古义:像这样说如此今义:这样

上海419论坛  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唾液

  2.一词多义<完成练习册p63练习7>

上海419论坛  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

  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

  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志之名词,标记――寻向所志

  为:作为――捕鱼为业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

  3、词类活用<完成练习册p62第4题>

上海419论坛  缘溪行――名词作动词,沿着。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完。

  未果,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实现。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作动词,意为感到惊奇。

  五、拓外延伸

  有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请找出来并理解,完成练习册P63第9题第四小题。

上海419论坛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上海419论坛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上海419论坛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六、小结

  今节课我们的任务有朗读背诵、归纳字词、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语。同学们回去要对课文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时要提出你质疑之处,下节课我们共同来理解。

  七、作业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上海419论坛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上海419论坛  6、后遂无问津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研讨课文内容

  1、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上海419论坛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5、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上海419论坛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上海419论坛  6、渔人临走时,村人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上海419论坛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上海419论坛  8、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学会质疑――创造思维的培养

  1、全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

  ――渔人的行踪;进桃源前――在桃源――离桃源

  2、当时渔人是顺流划船还是逆流划船?请找出依据?

  ――逆流;依据:林尽水源。

上海419论坛  3、渔人是第一次来这里吗?请找出依据?

  ――是第一次;依据:忽逢桃花林。

上海419论坛  4、渔人忘路之远近是因为溪流鱼多,渔人忙于捕鱼,迟迟不肯收手,还是渔人一无所获,因而不甘心,仍一路撒网而去?

  ――<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上海419论坛  5、渔人再探桃花源是否言而无信?为何找不到原先做的标记?

  ――<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上海419论坛  6、桃花源的社会与渔人所生活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村人说来此绝境的原因是“避秦时乱”,说明这里是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地方;

上海419论坛  村人由于长时间与外界断绝来往,因此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以至连桃源外的朝代的更替也不知道,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村人,村人听了都感叹惋惜,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同时又为自己能置身事外而感到庆幸。

  四、教师小结

上海419论坛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桃花源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 能力目标

上海419论坛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三) 情感目标

  训练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

  教学难点

上海419论坛  引导学生再现桃源,感知桃源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4、复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源

上海419论坛  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教师展示有关战争的图片)

上海419论坛  师:你能读懂他们的眼泪吗?

  生:对战争的控诉。

上海419论坛  师:是啊,他们的泪水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恶魔四处流窜,人们却总想找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生活。在中国,有一群人在秦朝时代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上海419论坛  二、作家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着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

  三、辨明字音:

上海419论坛  阡陌 遂迷 骥 郡 诣 邑人 间隔

  语云 便要还家 垂髫 俨然

  四、初识桃源

上海419论坛  1、教师放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结合画面欣赏,进入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韵味。

上海419论坛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节奏要准。

上海419论坛  五、叙述桃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线索。

上海419论坛  2、教师抽学生复述课文。

上海419论坛  六、感知桃源

上海419论坛  1、学生分组讨论,说说桃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学生品读。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桃源人生活的句子。

  七、再现桃源

  作业设计: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桃花源后记》或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

  《桃花源记》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上海419论坛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上海419论坛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上海419论坛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一、预习导学:

  (一)、自读课文

  1、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上海419论坛  ——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上海419论坛  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二)、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上海419论坛  (三)、朗读练习:

  要求: ——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

上海419论坛  ——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上海419论坛  (四)、朗读展示

  ——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全班齐读。

上海419论坛  (五)、预习检测:

上海419论坛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

上海419论坛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及郡下( )

上海419论坛  刘子骥( ) 诣太守( ) 与外人间隔( )

  二、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

  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

上海419论坛  (二)、知识点归纳

  要求:小组内合作,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点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句子: 古义: 今义:

上海419论坛  交通 句子: 古义: 今义:

上海419论坛  妻子 句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句子: 古义: 今义:

上海419论坛  无论 句子: 古义: 今义

上海419论坛  不足 句子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 )

上海419论坛  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3)通假字

  便邀还家 通 , 。

上海419论坛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海419论坛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海419论坛  (三)、教师解疑、点拨

  (四)、问题探究

上海419论坛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读后完成下题:

  第一部分(第1节):写 。

  第二部分(第2~3节):写 。

  第三部分(第4~5节)写 。

  (2)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上海419论坛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用原文回答)

  自然景象:

  生活情景: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上海419论坛  ——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

  (3)研读第三部分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4)体会思想主旨:

  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当时的创作背景,谈一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

  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当堂检测

  (A级)

上海419论坛  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着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上海419论坛  ①渔人甚异之 ( ) ②具答之(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 ④欣然规往( )

上海419论坛  ⑤诣太守 ( ) ⑥未果,寻病终( )

上海419论坛  (B级)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上海419论坛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海419论坛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上海419论坛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上海419论坛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 2 3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上海419论坛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级)语言运用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上海419论坛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后记

  《桃花源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美读直至背诵课文。

上海419论坛  2、整体把握在课文内容。

上海419论坛  3、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情景引领,把握两个问题切入,背景交代,主题呈现,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上海419论坛  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和社会的渴望及对现实的否定,引领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今天。

  教学重点、难点:

上海419论坛  1、集中研讨桃花源内的美景及人的生活状况。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方法:

上海419论坛  朗读、体验感受、 对话交流、探究思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上海419论坛  一、导语设计:有人说,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陶渊明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可是他笔下的桃花源却美丽得神秘,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它。

  二、学生美读课文,调动情感,引领思绪。

  三、美图展示,学生齐读,调动想象思维:桃花源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1、文中哪段文字是对桃花源自然风光的描绘?请展开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绘一番(强调不能是翻译)。用什么词加以形容?(生找出后读)教师点拨:进入桃花源,渔人惊呆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而开阔的土地,香花野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齐有致,美丽的池塘有鱼儿欢悦,恣意地畅游,是桑林竹树间鸟儿啁啾而鸣,尽情欢唱,田间的的小路悠远绵长纵横交错,村落间鸡犬声彼此相闻……(预设:花瓣纷飞、绿水潺潺、嫩草柔柔、桑郁郁、竹森森小路悠悠)这是一幅宁静的、淡远的、美丽的、优美的、祥和的、古朴的……田园风景画。生齐读。

  2、这样美的去处,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如何呢?跳读:看桃花源的人是一番怎样的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学生表达。教师点拨:男男女女往来耕作,乐其业;老老少少无忧无虑,安其居。人们过着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自得其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其间以问梳理第二段内容:⑴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⑵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叹些什么?⑶渔人与桃源人的的对话是怎样的?⑷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3、这样美丽祥和的社会之所在,今天通常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世外桃源。请解释。

  4、既然是幻想的世界,又如何理解作者的有意虚构,用意何在?哪些语句,文段有所流露?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自由快乐,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这在当时不可能存在,由开头的“忽逢”“遂迷”“未果”及后来渔人的寻而未得暗示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种种描写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表面写其隐蔽,实质以其虚幻的,不可能的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幸福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心声。

  四、背景交代:

上海419论坛  本文大约写成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作者57岁时。当时的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战乱频繁,加之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和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惨象,陶渊明对此深有感触,对当朝者的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逃遁,选择远离。只好借助文字抒怀。

  五、我眼里的陶泽令。

  由于他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死的彻悟,

  由于他的博闻强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上海419论坛  他清高傲骨,不媚流俗,他不愿在腐白的官场蝇营狗苟,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

  他炒了俗世,救赎自己,选择做一介自由的农夫,投身于自在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早在《爱莲说》中,我便钦慕他作为隐士的特立独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又艳羡他悠闲自适的那份惬意。他爱菊还嗜酒,他说“我醉欲眠卿且去”,又让我懂了他的率真与自然……

  xx后世的人们尊崇他:孟浩然、李白、杜甫赞美他的诗句呈现

  xx《桃花源诗》呈现

  六、小结:走出这个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我不得佩服作者的醉翁别意,他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的时代,而我要说的是热爱生活,珍惜今天。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上海419论坛  2、背诵陶渊明其他诗作。

上海419论坛  3、日记记录收获。

上海419论坛  八、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上海419论坛  景之美 优美宁静祥和和平自由幸福 世外桃源

  人之美 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 人之乐趣

  《桃花源记》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上海419论坛  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

  1,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 导入新课:

上海419论坛  1, 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 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上海419论坛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上海419论坛  补充: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东晋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 检查预习:

  1,找学生朗诵课文。

上海419论坛  2,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集体订正

  三, 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上海419论坛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上海419论坛  2, 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上海419论坛  3, 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

  五, 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上海419论坛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上海419论坛  2, 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上海419论坛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3, 根据以上的总结,将课文分层:

  一,(1)发现桃花源。

  二,(2—3)进入桃花源。

上海419论坛  三,(4—5)离而复寻桃花源。

  六, 学生齐诵1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明确词语:

  缘:沿着。夹岸:两。落英:落花。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复,再一次。穷:尽头。

  2,找学生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明确:交代人物,时间,及沿途的美好景色。

  3,教师问:

  (1) 怎样设计情节,使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

上海419论坛  学生讨论。

  总结: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景色优美。

  (2) 文章这样设计开头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

上海419论坛  吸引读者,令人心驰神往。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

  4, 背诵第一节。

  七, 学生齐读第二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上海419论坛  1, 明确词语:

上海419论坛  仿佛:看得不真切。若,好象。才,仅仅。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悉。全,都。

上海419论坛  强调:豁然开朗,阡陌,交通(词的古今义),往来种作,黄花垂髫(修辞格)

  2, 找学生概括地二节内容(讨论)

  总结;概括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勤劳。

  3, 学生思考:

  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疏导:阅读注释(1),联系课文的主题。

  总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上海419论坛  4, 齐背第二节。

  八.总结第一课时:

上海419论坛  线索,层次,1-2节的内容及词语。

  附:1,板书设计:

上海419论坛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

  发现桃花源:环境优美:芳草鲜美环境安宁和平: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落英缤纷屋舍俨然。

上海419论坛  色彩神秘:忘路远近生活幸福:良田,美池,怡然自乐。

  忽逢。勤劳善良:往来种作

  吸引人羡慕人

上海419论坛  2,作者:(365―427)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讨论课文3-4节;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海419论坛  1, 找学生试背课文1-2节。

  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

上海419论坛  重要词语: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花垂髫,……

上海419论坛  基本内容:发现---进入-----(神秘----环境优美……)

上海419论坛  2, 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上海419论坛  讨论课文3—5节;总结全文。

  三,找学生朗诵第三节或集体朗诵。

  1, 找学生口译第三节。(集体订正:注意文中的成分省略)

  2, 明确词语:

上海419论坛  乃:竟然。具:完全,全部。(通假字)邀:邀请(通假字)咸:都。讯:消息。云:讲,说。妻子,绝境(古今义)焉:从这里。无论(古今义)叹惋:惊叹。余人:剩下的人。辞:告别。语云(读音)足:值得。

上海419论坛  强调:词的古今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

  3, 概括第三节内容:(学生讨论)

  总结:

  (1):自续身世:自云……

  (2):热情待客:便邀还家,设酒杀鸡……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告戒送客:不足……。

  4, 讨论:

  (1):根据上面的内容,概括一下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

上海419论坛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会告诉桃花源中的人那些事情?

  (3):听后渔人的讲述,桃花源中的人叹惋表明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将自己的情况告诉外人?

  疏导:注意课文的主题,及文章的注释一。

  总结:

  (1)生活淳朴,热情好客,对人感情真挚……。

上海419论坛  (2)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生活艰难……。

  (3)厌恶战乱,对外人的同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食其力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不愿意与外人交往。(与下文作铺垫)

  明确:

上海419论坛  作者塑造的桃花源的'美好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成了对比,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否定,对美好生活的饿憧憬。

  5, 齐读第三节。

  四,齐读第四节,并口译。

  1, 明确词语:

  既出:已经(照应上文)。扶:顺着,沿。向:原来的,旧的。志:作记号。(名词作动词),及:到。诣:晋见,拜见。遣:派。

  2, 概括内容:

上海419论坛  再找桃花源不得而迷路。

上海419论坛  3, 讨论:

上海419论坛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总结: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渔人不守信用的惩罚……)

  五,齐读最后一节,并口译:

  1, 明确词语;规:计划。寻:顷刻,不久。遂:就。津:渡口。

上海419论坛  2, 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上海419论坛  明确:若有若无,再一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六,学生齐读4—5节。

  七:总结全文,讨论:

  1, 归纳主题:

上海419论坛  描绘了……景色及……生活风尚,表现了作者……理想。

上海419论坛  2, 讨论课后思考题一:

  集体订正:

  八:完成课后练习(略)。

  附:

上海419论坛  1, 板书设计:

上海419论坛  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自叙身世:自云……。

  热情好客:便邀还家……。

  告戒送客:不足……。

  感动人急死人想死人。

上海419论坛  2, 练习: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海419论坛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着名的诗人。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后来人们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饿世界。

上海419论坛  2,解释加横线的词:

  要:()咸( ) 云()

上海419论坛  具()语()为()

  3,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上海419论坛  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

  4, 在文中括号内填进省略的词语。

  5,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

上海419论坛  ————————————————————————————————————

上海419论坛  ——————————————————————————————————。

  6, 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那些文字表明村中人在见渔人之前没见过任何人?

  ————————————————————————————————————。

上海419论坛  (2) 为什么会“叹惋”?

  —————————————————————————————————————————。

上海419论坛  (3) 为什么要求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海419论坛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上海419论坛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违。

  《桃花源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上海419论坛  1、朗读、背诵课文。

上海419论坛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上海419论坛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上海419论坛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上海419论坛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海419论坛  一、预习安排:

上海419论坛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上海419论坛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刘子骥诣太守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上海419论坛  二、正课

  (一)导语:

上海419论坛  同学们,还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中国的别称有哪些?谁还记得?(中华、神州、四海、九州……)今天,老题想再问问大家:咱们土生土长的巫溪,有直插云宵的山峰,有回环迂回的河流,有善良淳朴的人们;那么,有谁知道咱们巫溪又有哪些别称呢?(桃源、峡郡……)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巫溪称作桃源、峡郡吗?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课文,这些课文提醒着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可以说,当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上海419论坛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上海419论坛  兴,百姓苦;

上海419论坛  亡,百姓苦!

上海419论坛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上海419论坛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刘子骥诣太守

上海419论坛  三、课文分析

上海419论坛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上海419论坛  2、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为业:以……为生。缘:顺着。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上海419论坛  鲜美:鲜艳美丽。异:名词作动词,诧异。穷:穷尽。

上海419论坛  第二段。

上海419论坛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舍:舍弃,放弃。平旷:平坦开阔。

上海419论坛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属:类。悉:全。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第三段:

  所从来:从哪儿来。具:详细。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

上海419论坛  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上海419论坛  既出:出来后,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如此:像这样。

  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洁的隐士。遣:派。欣然:高兴地。

  4、小结

上海419论坛  (1)古今异义词:

上海419论坛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上海419论坛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上海419论坛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上海419论坛  不足:古义:不值得。例:不足挂齿;不足为奇。

  今义:缺点。

  缘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上海419论坛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

上海419论坛  房子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向:以前寻向所志

  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上海419论坛  四、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上海419论坛  一、合作探究。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文言文,谁来说说文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简洁、典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语言简洁典雅的特点。

  (1)完成p168三题第1小题。

  问:大家看看,这句话中,省略的词语都有什么特点?(指称)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省略指称使行文简洁,流畅。)

  (2)第2小题。

上海419论坛  (村人问:今是何世?

上海419论坛  渔人回答:今是晋。

  村人又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

上海419论坛  渔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师:大家看,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渔人的回答,却用桃源中人的反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体现出的简练的语言风格,令人叫绝。

  (3)第3小题。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前文所说的所有内容。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A发现桃花源的经过;B村里人的生活状况;C归途中所做的标记。)

上海419论坛  (用指代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使语言更简洁。)

  (4)由此看来,同学们自己在写作时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上海419论坛  二、拓展延伸。

上海419论坛  1、提问:“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事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2、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上海419论坛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3、提问:作者借这篇文章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的这种理想?

  (A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B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C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这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社地,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请归纳出源自本文的成语。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三、指导背诵。

上海419论坛  指名读背诵的方法,后指导背诵。

  缘溪行→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见渔人→自云先世→问今是何世→停数日,辞去→既出→及郡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南阳→未果→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上海419论坛  ⑴、知识目标: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

上海419论坛  ⑵、德育目标: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419论坛  2、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题;顺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419论坛  3、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上海419论坛  1、回顾旧课

  2、朗读课文

上海419论坛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上海419论坛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共四节,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可分为三部分。

上海419论坛  第一部分:故事开端(1),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上海419论坛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结局(4),写渔人离开及再访桃花源。

  可见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上海419论坛  4、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上海419论坛  把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渔人和桃花源人,模拟采访和受访,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蕴涵的思想。

  示例:A、渔人采访桃花源人

上海419论坛  ⑴、能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情况吗?

上海419论坛  ⑵、请问你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

上海419论坛  ⑶、请问你们这里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⑷、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有何感受呢?

上海419论坛  ⑸、我离开时,你们有什么要叮嘱的呢?

上海419论坛  B、桃花源人采访渔人

上海419论坛  ⑴、你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上海419论坛  ⑵、桃花源给你什么印象呢?

  ⑶、桃花源人给你什么感受呢?

  ⑷、你是否也想永远留在桃花源呢?

  ⑸、你对外人说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5、迁移探究

  ⑴、问题一:桃花源人因不满当时纷乱、不安的先秦社会,躲避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满老师、同学的时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学、旷课,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吗?

  ⑵、问题二、《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若把本文推荐给现任美国总统布什,会怎样呢?试着写一段话,想像美国总统布什的反映。

  6、总结:

  本文通过虚拟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动乱社会的厌恶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7、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上海419论坛  8、板书设计:

  故事开端(1)发现桃花源

  安居乐业

  故事发展(2、3)进入桃花源 宁静祥和

  理想社会

  故事结局(4)离开、再访桃花源

  《桃花源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上海419论坛  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上海419论坛  3.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教学时数:

上海419论坛  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课文。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老师范读课文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老师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一 句读分明;二 节奏合理;三 语速适中,四 语句流畅;五 注意音韵铿锵。老师也可以边提要求边做示范。)

  5.对照注释,理解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上海419论坛  (如果程度好的班级,可以对照课文,直接笔译,然后站起来读,同学补充,老师作点拨)

  6.第一段翻译与评点:

上海419论坛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上海419论坛  重点词语:行:指船行。忽:说明是偶然的。之:指见到的景象。异之:为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穷:穷尽,走到头。

上海419论坛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评点: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林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7.读第2段课文,翻译并评点:

  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海419论坛  重点词语:舍船,丢下船。才:只,仅仅。悉:都。属:即类,之属:即这一类事物。

上海419论坛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有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只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的叫声不断传来。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由自在地娱乐。

  评点: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环境,见到一片安宁和乐的世外天地。

  朗读第3段,翻译并评点

  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海419论坛  重点词语:乃:竟然。妻子:妻子和儿女。焉:相当“于之”、即“从这里”。语:()告诉。足:值得。“问所从来”:即“问从何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即“竟然”,“无论”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跟现代汉语用的“无论”不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译文: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了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招待他。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他们说了,大家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叮嘱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上海419论坛  评点: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2、3段为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

  朗读第4段,翻译并评点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重点词语:志:同“”,做标记。“便扶向路”:向:从前,“向路”:去桃花源时走的路。诣:到……去,这里指谒见。如此:象这样。

  译文:(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

  读第5段,翻译并评点

上海419论坛  原文: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词:刘子骥,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真实可靠。

上海419论坛  译文: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终了。以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的人了。

上海419论坛  评点: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讨桃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为故事的'第三部分。

上海419论坛  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琅琅上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请同学复述课文。

  2.分析课文:

上海419论坛  提问: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上海419论坛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完成目的一)

  全文分三部分:

上海419论坛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上海419论坛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上海419论坛  提问: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上海419论坛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完成目的一)

  提问:根据课后练习四,谈谈我们该怎样认识作者的理想社会?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他这种理想的写照。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背诵课文。

  5.作业:

上海419论坛  (1)完成课后作业一、二、三、五。

上海419论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的差别: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上海419论坛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海419论坛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含丰富的语言。

  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

  【学习重点】:

上海419论坛  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上海419论坛  2、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通过诵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习难点】:

  1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达成情感共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上海419论坛  2.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开头渲染神秘色彩,结尾又不知所踪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似真而幻的虚构境界。

  【课前预习】:

上海419论坛  1、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给重点词语注音并解释。

  2、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疏通文章的大意。

  3、朗读课文,2—3遍。(朗读时,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语速适中,语句流畅,富含感情,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

上海419论坛  4、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⑴渔人的行进路线: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5、查阅资料,介绍一下陶渊明,制成知识卡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海419论坛  课前播放陈思思的音乐视频《梦入桃花源》,老师导入新课:陈思思的一首《梦入桃花源》把我们带到如痴如醉的桃源梦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理想中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作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上讲台来介绍陶渊明

上海419论坛  哪位“小老师”了解陶渊明?请向“学生”介绍。之后要问他从哪里获取的知识。历史课本有对他的介绍;语文课本上夜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下面注解中有“陶渊明”一条;网上也有(有学生上网搜索到有关知识,请他拷贝下来向大家展示如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着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躬耕僻野,过着俭朴的生活。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还家

上海419论坛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①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结合课下注释理出难解的字词句。然后畅谈:桃源带给你怎样的"世外"感受?(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比如:奇、美、乐等。)

  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

上海419论坛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

  重点字词如:异 穷 属 悉 咸 延 语 寻

  古今异义词语如: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上海419论坛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何世,②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

  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六 点拨讲解

上海419论坛  (1)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对照注释,试讲课文。

  (2)学法指导: 要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如“鲜——鲜嫩”、“美——美丽”、“交——交错” 不可望文生义。 翻译句子时,先弄清句式特点、关键字的意思,然后做到准确,通顺,省略的部分要补上。例如: “具答之,便要还家”具,详细;要通邀,邀请。(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 译文,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桃源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第二课时

  一、探究桃源之"奇"

  故事确有传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写让你产生"奇"的感受?

  1.自主探究。

上海419论坛  2.合作探究。

上海419论坛  3.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中,教师相机点拨、纠正、穿插、强化重点词句的积累。

  (1)入源经过奇。奇在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此美景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奇在--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

  (2)桃源中人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

  (3)桃源消失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奇在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更浓了。

  二、感受桃源之"美"

上海419论坛  1.请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答案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口头描绘桃源的环境美。

  (用一个问题将全文内容串连起来,引发学生思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到个性解读过程中,并加强了古文朗读的份量,可谓一举多得。)

  预设: 1段 自然风景美

  2段 乡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会环境美

  然后对照这些地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展示读——竞赛读——齐读),让学生读出文字的美感,读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2.桃源的美,不仅表现在环境,更表现在人们之间的关系上。请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节,然后把它改写成一组具体生动的人物对话。

  先由同桌之间表演,然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师生共评。

  3.观看《中国水墨动画系列之桃花源记》

  水墨动画以其画面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人物形象的诙谐对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能够理解动画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动画加深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进入桃花源的历程,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有些东西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借助多媒体则可以让学生在情感的河流中徜徉。

  三、设计对话采访 深化文章主题

上海419论坛  先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进行以下活动,活动分两组进行:

  1.如果让你对桃源百姓说一段话,你会怎样说?

上海419论坛  2.如果让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陶渊明进行采访,你会问哪些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先拟出采访提纲。

上海419论坛  (说明:活动一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与文中人物的直接对话,深化对桃源社会实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把课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上海419论坛  活动二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深层次探究本文的写法。对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其他学生回答:你觉得陶渊明会怎样回答?譬如:

  --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渔人的复寻而迷失?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可以选择,你是愿意生活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还是桃花源里?请谈谈你的理由

  (说明: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桃花源里生活的理解,并征对现实生活来谈谈感受。老师引领学生将现代社会生活和桃花源里的生活状态作对比。学生可能会谈到很多的理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引领学生理智地看待我们今天的生活。并学会生活。)

上海419论坛  (2)老师下课结束时出示自己写的《桃花源记》的读后感(此活动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读后感)

  读后感呈示:《桃花源记》让我们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宁静祥和之美。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桃花源里人们那种鲜活的生命状态,简单而幸福的生命状态,一定让你羡慕不已,老师也有很多的感悟,在感受到这些简单而充满幸福的生命状态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这些鲜活的生命状态只存在于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中,或者说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境。读着这些充满灵性的文字,我们隐隐感到作家的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也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因为人性中最为本色美好的东西,最简单而朴素的向往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悄悄流失。在今天这个日渐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着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渐憔悴的面容。有着因太多对物质的渴望而堕落的灵魂。甚至包括我自己。沈从文先生在散文《桃源与沅州》中曾这样写道:“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该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感谢陶渊明,他那超脱的人生韵味,那洒落的生命境界,在于他为后人确立了一种新的理想人格。是他让我们看到滚滚红尘中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生活。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委任自然,任真自适。而这样的生命状态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只是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不小心给弄丢了。

  站在来路和去路的现实人生路口,我们是不是该不断地回望来路。去捡拾那些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幸福起来。

  《桃花源记》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本。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上海419论坛  3.认识陶渊明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上海419论坛  (1)朗读、背诵文言文。

上海419论坛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上海419论坛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上海419论坛  2.熟读课本,,参考课本注释,试翻译课本。

  二、导入

  1.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上海419论坛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

上海419论坛  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导语:

上海419论坛  学生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本分析

  1.朗读课本。(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本录音后齐读课本)

上海419论坛  2.请学生们试翻译课本。(每生翻译一句)

上海419论坛  3.掌握课本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

  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

上海419论坛  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如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鲜美

上海419论坛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上海419论坛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上海419论坛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上海419论坛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上海419论坛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上海419论坛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上海419论坛  ^舍:舍弃 便舍船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上海419论坛  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

  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上海419论坛  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上海419论坛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作业

  l·课后练习。

上海419论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上海419论坛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上海419论坛  A便得一山(得到)既出,得其船(找到)

上海419论坛  B.便舍船(舍弃、放弃)屋舍严然(房屋)

  C.缘溪行(行船)复行数十步(步行)

  D.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二)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上海419论坛  A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

  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

上海419论坛  (三)下列各旬的加点字,不能用都解释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上海419论坛  D.此人一为具言所闻,首叹惋

上海419论坛  (四)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上海419论坛  4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课时

  一、导人

上海419论坛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本分析

  1.朗读课本,试背诵课本。

  2.给课本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上海419论坛  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上海419论坛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提问:陶渊明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提问:陶渊明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陌交通,鸡犬相闻。

上海419论坛  6.提问:陶渊明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上海419论坛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8.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9.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上海419论坛  10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上海419论坛  讨论并归纳:陶渊明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陶渊明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书设计

上海419论坛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上海419论坛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上海419论坛  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上海419论坛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上海419论坛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

上海419论坛  导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

  问津者

  似有而无的

  理想社会

  五、作业

上海419论坛  1.课后练习。

上海419论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上海419论坛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上海419论坛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县各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进秦时乱,申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边与外人间隔。()

上海419论坛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加括号的地方都省略了主语,请补出。

上海419论坛  2.文中加点的要读作____, 加点的间读作___。

上海419论坛  3.文中加点的要的意思是____,在这段文字中还有个表达这意思的词,它是___.

上海419论坛  4.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男子的配偶,它的词性是___,而在文中,它指的是____,是个___短语。

  5翻译句子。

上海419论坛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

上海419论坛  6.桃源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______。

上海419论坛  7.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语句。

  (附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竞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

  《桃花源记》教案 篇11

  导入: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一、文学常识

  二、朗读(句间停顿)

  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为业:靠……谋生。 缘:沿。 鲜美:鲜艳美丽。 豁然: 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上海419论坛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上海419论坛  间隔:断绝了往来。 延:请。 既:已经。 志:做记号。

上海419论坛  诣:拜见,卧…·怯。

上海419论坛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上海419论坛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上海419论坛  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上海419论坛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上海419论坛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

  1.渔人偶然发现桃林。

  “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见过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奇异景象,景物幽美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甚异、欲穷—心理,设悬念,做铺垫,引下文。

上海419论坛  2.渔人进入桃花源、渔人做客桃花源。

  “林尽水源” →山有小口(为不复得路埋伏笔) →舍船从口入 → 复行 →豁然开朗”---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美好、宁静而和平;人们和睦相处,生活幸福、富足安乐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交往---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上海419论坛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 情好客)

  “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不足为外人道也。”--“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为“不复得路”埋伏笔

上海419论坛  3.渔人离开桃花源再访而不得

  “不复得路”,“规往”而“未果”---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在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但这理想境界是不可能实现的。

  五、积累考题

  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上海419论坛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

  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上海419论坛  4.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上海419论坛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上海419论坛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上海419论坛  10.“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

  11.“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①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②桃花源中景色很美。

上海419论坛  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①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13. 表明村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欢乐和奇异。

  2、深入体会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

  3、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

上海419论坛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上海419论坛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仙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东晋末年,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濒临崩溃,在这样的动乱岁月,陶渊明的一腔爱国热情无处倾诉,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只能把情感寄托在文章里,今天我们就带着对陶渊明已有的认识,再次走进《桃花源记》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找同学大声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边听边想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三、分别从“美、乐、奇”三个角度赏析全篇文章,学生进入小组讨论pk阶段。

  四、小组讨论: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原文的哪些句子中?

上海419论坛  1、教师点拨: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人情美。

上海419论坛  2、作者写这一美景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喜爱、向往)

  五、小组讨论:

上海419论坛  1、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乐?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教师点拨:(老幼因和平安定、丰衣足食而乐)

上海419论坛  2、总结:桃花源人都乐在哪里(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作者写这些乐的目的是什么、(寄托理想)

  六、小组讨论:

上海419论坛  1、桃源“奇”在何处呢?从原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组讨论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同时分析了三个问题。

  1)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上海419论坛  2)桃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海419论坛  3)文章安排刘子骥寻桃源是不是画蛇添足?

  2、教师小结,这些奇异之处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满了神秘感。

上海419论坛  3、作者设置这些“奇”暗示什么?(虚构社会)

上海419论坛  七、桃花源是一个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仙境,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安居乐业,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批判黑暗社会)

  八、作者虚构这一理想社会,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明确:想法积极,做法消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九、学生质疑

  十、总结小组成绩,鼓励优秀小组

上海419论坛  十一、结束语:陶渊明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要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十二、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桃花源记》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上海419论坛  1.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上海419论坛  2.赏析桃源的美。

  3.体会作者描写“世外桃源”揭露黑暗社会现实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赏析桃源的美

  教学难点

上海419论坛  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及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上海419论坛  启发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展示一组桃花争艳的图片,桃林美不美?东晋时期有位作家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描绘了一方奇妙的乐土,请问这位作家是谁呢?(生答:陶渊明)这节课我们携手再进桃花源,感受桃源之美。

  二.感知桃源

  朗读课文,欣赏图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赏析桃源

上海419论坛  教学形式:我是小记者

  角色:1名学生——渔人

上海419论坛  5名学生——桃花源村民

  3名学生--记者

  1、采访对象:村民

  采访问题:能介绍一下你们这里的自然环境、生活状况、风土人情吗?

上海419论坛  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你们这里缴税吗?

上海419论坛  你们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讲诚信吗?

  你想出去吗?为什么?

上海419论坛  2、采访对象:渔人

  采访问题:你觉得这里美吗?美在何处?

  这里的人和外面的有何不同?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地方告诉太守?

  四.赞美桃源

  请桃花源的“村民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家乡之“美”,抒发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几幅有关桃花源自然美、人情美的'图片,仅供学生参考。

  学生再读课文,体味桃源之美。

  五.探索桃源

  问题:

  1这个社会在当时存在吗?找出相关依据,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可参阅“预习提示”;

  可从课文中找相关依据;

上海419论坛  也可与背景资料结合起来理解。

上海419论坛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一世外乐土?你怎样看待这种思想?

上海419论坛  提示: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追求幸福、和平,向往美好生活;

  大胆地向黑暗现实挑战,批判现实;

上海419论坛  不愿干预,消极避世。

  3.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实际,说说桃花源的社会状况与我们今天和谐社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上海419论坛  提示:国家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一免一补”政策。

上海419论坛  农民不但不缴农业税,还有粮食直补款。

  新农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等。

  合作医疗

  六.课外练笔

  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现在人类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像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桃花源记》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上海419论坛  1、学会用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

  2、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感情。

上海419论坛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内容,深度情感等写作特色,并能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更要在此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课上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做好领路人,让学生如临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社会理想。故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上海419论坛  1、利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上海419论坛  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像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走进陶渊明的内心去理解他写作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也来创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上海419论坛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生说,师补充)

上海419论坛  三、出示学习目标(2课时的总目标)

上海419论坛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上海419论坛  四、稍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诵读课文。

上海419论坛  (1)自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

  (2)指名读,点评。

上海419论坛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意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讨论。

上海419论坛  质疑求助——归纳整理

  如: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上海419论坛  (2)古今异义字词;

  (3)通假字;

  (4)一词多义;

  (5)同义词;

  (6)成语;

  (7)句子翻译;

  (8)故事内容等。

  五、课堂提高,优化练习

上海419论坛  请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学”“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游戏”等角度,自选一个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描绘,不少于200字。

  六、总结得失,练习背诵

【《桃花源记》教案】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教案08-26

桃花源记的教案08-26

桃花源记教案08-28

桃花源记的教案09-14

桃花源记 教案08-29

《桃花源记》教案08-25

桃花源记教案11-09

桃花源记经典教案11-26

《桃花源记》的教案09-10

桃花源记教案素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