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李商隐《夜雨寄北》两种英语译文中译者主体性

时间:2022-06-22 18:51:39 李商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419论坛李商隐《夜雨寄北》两种英语译文中译者主体性

  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在选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李商隐《夜雨寄北》两种英语译文中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古诗英译的实质在于译者对原诗意象的重构,而在这种包含了意义传递的重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李商隐着名诗作《夜雨寄北》的两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分析译者对于文本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与阐释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来探究译者主体性在诗歌英译中的体现及其发挥的作用。

  二、译者主体性概念

上海419论坛   从现代哲学层面看,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的本质特性,是能动性、受动性与为我性三者的辩证统一。用哲学上的主体性来关照译者的主体性,学者查明建和田雨为译者主体性做了一下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上海419论坛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译者主体性体现在对翻译材料的选择上,译者的专业、个人兴趣、翻译目的和动机都会影响其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其次,“译者主体性体现在对原文的解读和理解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是读者,其次是作者。”

  三、译者主体性在两种英译本中的体现

上海419论坛   3.1 《夜雨寄北》的英文译文

  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国内外多位译者都对此诗进行过翻译,为了更好的比对与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存在,本文特意选取了美国诗人Witter Bynner 和中国着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两种译文,如下:

  Ⅰ A Note on a Rainy Night to a Friend in the North

  You ask me when I am coming. I do not know.

  I dream of your mountains and autumn pools brimming all night with the rain.

  Oh, when shall we be trimming wicks again, together in your western window?

  When shall I be hearing your voice again all night in the rain?

  ---tr. Witter Bynner

上海419论坛   Ⅱ Written on Rainy Night to My Wife in the North

  You ask me when I can come back but I don’t know.

上海419论坛   The pools in western hills with autumn rain o’er flow.

上海419论坛   When by our window can we trim the wicks again

上海419论坛   And talk about this endless, dreary night of rain?

上海419论坛   ---tr. Xu Yuanchong

  3.2选择文本

  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之中,从选择文本开始就体现出了其对翻译的影响。译者的专业、兴趣、个人经历与翻译目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上海419论坛   Witter Bynner是一位美国诗人、剧作家和翻译家,本文所选他的《夜雨寄北》译文来自于他与中国学者江亢虎合译,1929年出版的《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Witter Bynner 选择翻译包括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内的中国唐诗,首先是因为他对于中国文化所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在两次访华期间,丰富的东方之旅使他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自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并尝试着与中国留学生合译《诗经》中的诗。其次,Bynner 的唐诗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学者江亢虎的推动与促成。在与江亢虎交往的过程中,Bynner受到了他的影响,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对江亢虎描述下的大同世界、社会平等的看法深表认同,想亲自去感受那个有特立独行精神的古代社会。因此当江亢虎提议翻译唐诗三百首时,Bynner欣然同意,并从李白的诗作《清平调》中得出书名《群玉山头》。

  不同于Bynner,我国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选择翻译包括《夜雨寄北》在内的中国唐诗,主要是因为其个人兴趣与翻译目的。首先,许先生对中国古诗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中国古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而包括李商隐诗作在内的中国唐诗无疑是中国古诗中的传世之作,许先生甚为喜欢。其次,从翻译目的来看,早在1984年,许先生就在其编着的《翻译的艺术》的前言中写道,“中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就是把一部分外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时把一部分中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世界文化中去,使世界文化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光辉灿烂。”正是从这种意义出发,许渊冲先生选择了唐诗,笔耕不辍,立志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向世界。

上海419论坛   3.3 原文的解读与理解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两重身份,既是读者,又是作者。作为读者,译者首先要解读原文,这是一个主体性活动。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译者不能只对原文被动地接受,而是应该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而作为作者,译者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结构等来理解原文,因此,不同的译者会对同一作品的内容、风格等有不同的理解。这一点反映到中国古典诗歌比如唐诗的翻译上,往往表现为对同一首诗中的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理解。   对比《夜雨寄北》的两种英语译文,可以看到的是,首先对于诗中的某些传统意象,Witter Bynner与许渊冲教授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巴山”,原诗中的巴山在中国四川一带,是诗人当时所暂处的地方,而Bynner在译文中把它译为“your mountains”, 意思是对方在巴山,这样一来,原诗中的巴山夜雨便由此地的雨变成的彼地的雨,这使得“巴山”、“夜雨”这些能够重点诠释诗中意象的词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出来。许渊冲教授则将“巴山”译为“western hills”, “西山”并不能够代表地处中国西南的巴山,许先生将“巴山”这一意象意译为“西山”,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在原诗意境不减的基础上对诗歌中的特定地点的翻译做了自己的处理,使诗句在意义上更为清晰,方便了读者的理解。

  其次,Bynner 在翻译的过程中,在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了“ I dream of ”这样原诗中没有的部分,“巴山”、“夜雨”、“秋池”并非来自诗人的梦境,而是诗人写诗时身边真实环境的描写,诗人借景抒情,在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而Bynner 却将它们译成了梦境之物,就很难表达出原诗中所要突出的情感。相比之下,许渊冲教授的处理就更为贴近原诗的意象,忠实地描述了巴山夜雨的场景,尤其是“overflow”一词的运用,使得画面感生动了起来。

  3.4 译文的表达

上海419论坛   翻译在实际上是一个译者做决定、做选择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译者会根据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自己的翻译观等来决定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策略及表达方式。在翻译同一文本时,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是不同的。从本文选取的两种译文来看,Witter Bynner 与许渊冲教授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上海419论坛   “作为一位美国意象派诗人,Bynner 本身希望能够把中国的古典诗歌译成优美的英文诗,以供广大的美国读者阅读,从而使得美国读者能够接触到唐诗中遍布的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因此,他推崇的是散体意译法,即用散文体来翻译中国古诗,不拘形式。” 从译文来看,Bynner 把诗人盼望在将来的重聚中追忆今夜苦楚与思念的“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成了“when shall I be hearing your voice again”,这样的明显带有散文体性质的翻译使得原诗中诗人想象在未来相见时温馨相对、西窗剪烛的温馨空间意象在译文中偏离了原味,无法更好地体现原诗中所要表达的诗意。但这种方法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为了重现原诗中两次出现的“巴山夜雨”,Bynner 使用了两次“all night in the rain ”, 这种偏散文式的意译法在这里恰如其分地还原出了原诗回环往复、委婉曲折的情感之美,同时也遵循了原诗“ABCB”的韵尾。

上海419论坛   许渊冲教授在翻译的过程中更为关注目标语读者能否接受译文。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即“三美论”。“许渊冲认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旋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的保留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张智中,65) 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其次,形美最后,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因此,首先从“意美”来看,在其译文的首句,他用了“when ”和“but”两个词,用来应对原文首句中的“归期”和“未有期”,采用的是他常用的意译法,直言其话,但是读起来却又有一番原诗中淡淡的无奈。第二句中的“夜雨涨秋池”,“秋池”被译为“pools in western hills”,意为巴山的水池,“夜雨”则用了“autumn rain o’erflow”,将原诗中要表达的秋雨萧索、池水满溢的意象很好的诠释出来。而对于原诗最后一句中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许教授则译成了“endless, dreary night of rain”。短短两个词 “endless”和“dreary”将诗人在绵绵秋雨夜中愁郁的情感意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几个重要意象的翻译都运用到了三美之中的“意美”,但是对于原诗中“夜”的意象在译文中却几乎没有对应的意象翻译,这在一定程度减弱了原诗的整体意境。其次,从“音美”来看,译文四句末尾分别对应“Know. Overflow. Again. Rain”四个英文单词,押AABB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体现了“音美”。最后,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教授的译文共四行,每行12个音节,并押AABB韵,从形式上做到了“形美”。

  四、结语

上海419论坛   综上所述,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两种不同的英语译文为例,可以看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本身的兴趣、个人经历,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翻译目的、翻译理念等都会对译者选择文本、解读和理解文本以及表达文本造成影响。即,在译者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只有在谨慎选择文本、尊重并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其主体性与创造性,采取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才能更好地、真实地还原原文的意象与情境,从而带给中外读者更多更好的艺术享受。

上海419论坛【李商隐《夜雨寄北》两种英语译文中译者主体性】相关文章:

李商隐夜雨寄北翻译10-25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09-09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翻译12-19

夜雨寄北李商隐手法12-01

夜雨寄北李商隐拼音03-11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11-02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11-23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10-24

李商隐诗《夜雨寄北》赏析07-22

李商隐《夜雨寄北》寄给谁?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