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11-22 19:42:41 论文 我要投稿

课程改革论文15篇

上海419论坛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改革论文15篇

课程改革论文1

  [摘要]上海419论坛目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主要问题在于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如果计算机课程不与之同步改革及发展,其教育效果则无法实现与时代的同步。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最后针对其改革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期能够对有效提升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的质量与水平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发展

上海419论坛  计算机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加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变革,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几乎所有行业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因此中小学基础教育对计算机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只有探寻新时期的计算机教育创新方法及模式,才能更好地将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发挥,实现对中小学生计算机技能的稳定提升。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上海419论坛  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一直是与时代同步的任务,而且中小学生在接收学校教育之前,大部分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技术和操作,可以说这些已经与计算机有过接触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之前,还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都与计算机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除了在课堂上接收计算机的操作学习与训练之外,日常生活与计算机的联系更为密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中小学生塑造出正确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技巧,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其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只有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形势实施一定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将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有效提升。

  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安排现状

  (一)缺少与实践教学的密切关联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仅仅以大量的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而缺少实质性的能够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实践教学,必然会无法使计算机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计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教学,而这些理论内容往往缺少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相关性,使理论在操作中的实践价值较低,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没有针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展开,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课程设置的动态性不足

  计算机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技术与不断发展的功能,要实现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制定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的动态性课程计划是必要的,只有将课程与技术发展动态性连接起来,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取得实质性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的动态性不足,主要是由教师对教材的调整能力较弱决定的,由于缺少能够实施动态性的课程规划,学生接收的计算机教育也往往无法实现与时代技术的同步更新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不利于差异性教学

  计算机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仍然是极不均等的,有的学生偏爱计算机操作,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充满着兴趣与开发欲望,这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较高,但对于教学课程的兴趣差异也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在计算机的操作兴趣上相对较低,但对于教育所学课程也能够均衡接收,这些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学生无法在当前统一的课程安排模式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创新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课程安排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步。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缺少创新性,大部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因此要实现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就必然能够与技术的创新同步,实施一定的课程创新。例如在学习基本软件的操作时,学生应当得到一定的自主性选择空间,在软件操作上不必以过于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实践行为,而是给以足够的自由发挥机会,以布置一个特定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的途径,不同学生寻求的不同解决途径,将会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手段。此外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动态性教学课程的创新也是极为必要的,对学生布置的实践操作或课后练习任务可设置为两个或几个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计算机使用习惯进行自主选择,既保留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又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适合自身计算机实践练习需求的机会。

  (二)提高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关注度

  在网络化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的功能得以更大发挥,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不能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无法完善的。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对课程本身设计安排的习惯,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关注度,使之能够多元化发展,将能够与计算机能力相关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对象,必然能够使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实现对教育效果的有效推动。例如运用网络化手段开拓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网络资源的学习与影响下,实现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更具实践性的能力。

上海419论坛  (三)提高与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性

  计算机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性具有极大关联,教师应当通过互动性手段为学生实施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学习者的角色,而非被教育者的角色。例如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引导及时提出个人的见解,最终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计算机课程设置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产物,计算机技术有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因此对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来说,也只有根据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课程,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代技术密切相关,使中小学接收的计算机教育能够具有实质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鑫.论计算机教育与创新教育[J].才智,20xx,25:186.

  [2]李冰.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思考[J].才智,20xx,27:105.

上海419论坛  [3]唐光伟.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0:231.

课程改革论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课程方案是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变成现实的。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新课程中的新教育理念与创新要求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

  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上海419论坛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改革教育的弊病,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家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最近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行的体系。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推动在统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样化,引入了地方课程,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这些成绩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但是,课程是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建设、不断创新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于反映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新课程的特征。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第一,新课程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第二,新课程强调“三维”结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整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第三,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改变了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第四,课程内容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获得合法的地位。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新课改中校长应有的管理行为

上海419论坛  中小学校长不但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现代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能力,还要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富有变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新课改中校长的应有管理行为包括:

  1、帮助教师建立新的角色模式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校长应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校长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改革的培训班,参加相关学科的课改展示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帮助教师对新课程能够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热情地投入,并有效地运行。让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并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必定引起一场教育因素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即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就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中心。校长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帮助教师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要求是:第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传递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交流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合转变;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转变。第二,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与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的能力。第三,教师首先成为研究者。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校长应帮助教师学会判断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教学研究中体验成功。

  2、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

上海419论坛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校长应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在学习中,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倾向于抽象的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的学生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有的学生为了家长、教师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功。这些特点,校长都应该促使教师对其进行全面、具体的了解,并付诸教学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

  3、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开发校本课程

  作为校长,应注意发现和体验学校管理重构对于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在新课程与学校发展之间建立积极有效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明确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新的课程管理体制下,教师、校长、教研员以及各种教育力量如何加强合作,新课程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对当地的风俗、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组织人员开发校本课程,创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长为领导,教师为主力,课程专家为指导,包括家长和社区人事共同参与的,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开发工作。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教育哲学,调动全体同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减少教育冲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现象,同心协力地实现既定的目标,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4、改革课程评价的模式

  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指导思想的变革。《纲要》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择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这是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作为校长,应了解认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和思路,进而产生改革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评价改革中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校长应树立发展的评价观。对于学生的评价,《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使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纲要》指出,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校长应努力探索如何使评价更具有激励功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观,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益。

  5、促进课改与学校同步发展

上海419论坛  新课程的最终发生地是学校,新课程只能在学校中生成,课改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成功,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新课程促进学校概念的变化,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校长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更新学校管理的理念,独立性地思索、创造性地制定学校发展计划,创造性计划是创造性工作地开始。校长应重视学校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强化校本管理机制,提高社区参与程度,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中小学校长必须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程改革论文3

  摘要:光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光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通过把课程内容与具体的应用实践及科研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使得这门课程更适应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光电子技术是由光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以研究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并产生独特性质的一门新兴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在光电子理论基础上研制了各种光电器件。这些光电器件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以光电器件为基础带动起来的光电子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而且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1-2]。因此,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光电类技术人才。近几年来,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与光电子相关的专业,比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技术专业等以用来培养具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光电科技人才。光电子技术课程就是这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3-4]。该课程的特点是涵盖内容广,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既是把前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如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固体物理等)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具备相关光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5-6]。因此,该课程是此类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这就对该课程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低,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接受程度也比较低。同时,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对比较薄弱。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我们需要对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相关改革,以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内容重构

  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依据教学目的及具体教学对象而设定。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化;主要培养的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设定就不能完全依照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内容,而是需要根据应用型、技术型、地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定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因此,我们减少了理论知识的讲授,除了光源及光辐照度等理论知识外,更偏重于光电器件基本原理的介绍,并增加光电器件应用方面的内容。调整后的光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光源及光调制等理论知识、光电探测器件、光伏器件、光电成像器件、光存储器件、平板显示器件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去掉已经过时的器件介绍,增加当前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应用前景更强的光电子器件。比如:去掉了阴极摄像管等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了QLED、OLED等当前研究及应用的热点内容。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理论讲授

  光电子技术课程主要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课程的延伸。因此,该课程除了要介绍与光电子技术相关的光源及激光等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对光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功能参数介绍,让学生掌握各种光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光电器件不但应用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还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因此,我们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把教师本人的科研成果及最新的科学研究前沿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比如,在显示器件章节,我们重点介绍了柔性显示器件及量子点显示器件,进而扩展到柔性电子学;还可以介绍GaN发光器件,并重点介绍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比如南昌大学的硅基GaN器件的研究成果等。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的科研成果了解到最新的科研进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迎合了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宗旨。同时,还能够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了解相关的考研方向。另外,利用少量的时间初步介绍科技论文的检索方法及各种论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课下检索相关方面的科研动态和应用成果,为后续小组讨论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并把其作为章节作业及期末考核的一部分。

  2.器件性能

  Matlab仿真实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仿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Matlab正是在这一应用背景下产生的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它具有顶尖的数值计算功能及简洁易学的科学便捷式工作环境和编程语言。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Matlab软件的相关知识,对相关光电子器件的光电响应特性等进行仿真,并在课堂上把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比较。同时,还可以对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光电器件进行仿真实验,把这些仿真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补充,弥补了实验教学条件不足带来的影响。并把利用Matlab仿真作为章节作业或者课程设计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器件性能的理解还可以增加课程章节作业的灵活性。

  3.小组讨论

上海419论坛  光电子技术课程讲授的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而且大部分也是当前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比如,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件、光电探测器件等。因此,我们可以把与当前研究热点相关的课堂内容选为小组讨论课。比如当前国家对环境保护及清洁能源问题比较关注,我们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的内容作为小组讨论的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若干个相关问题。让学生课下收集与太阳能电池及清洁能源相关的素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既可以讨论成熟工艺硅太阳能电池,还可以讨论国际研究热点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更可以讨论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等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当前该行业的就业或考研前景有充分的认识,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进一步的规划。另外,由于相当部分的本专业同学都加入了电子创新协会,部分同学还参加了全国智能汽车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了奖项。因此,我们可以组织这部分同学介绍他们在设计智能汽车时用到的各种光电器件及其设计原理等,介绍他们如何把课堂理论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的智能汽车设计中。除了老师指定的讨论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讨论的课题。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学会团队的分工合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学校应用型高校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4.利用智能手机辅助课堂教学

  上课玩手机一直是很多高校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高校组织了无手机课堂等活动,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老师利用手机建立课堂微信群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并且还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课堂点名签到等。这些都是互联网下对课堂教学的探索。我们知道,光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与手机的关系更为紧密,手机中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的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各种传感器件等,即整部手机都是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强制性的无手机课堂改为利用智能手机辅助课堂教学。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每一章节都可以认为是手机部分元器件基本原理的介绍。因此,我们把每一章节都变成手机组成部分的原理介绍。例如:手机的手电筒是LED发光器件、手机照相是成像器件及原理、手机屏幕是显示器件、手机电池是能量转换及存储器件、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是光敏三极管、指纹识别是电子耦合器件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大大方方地拿着手机上课,并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上网查询与光电子课程相关的各种手机元器件,让学生讲授各种器件的基本原理。

  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实现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学校理论学习与社会企业实践相连接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所学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真正的应用化、具体化。我们将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部分和企业见习部分。实验教学部分包括光源与光照辐照度参数测量、激光模式分析、光敏电阻伏安特性、时间响应特性、变换电路实验、液晶电光效应、晶体电光调制、太阳能电池光电特性测试、光电二极管特性、光电三极管特性、光电池偏置电路与特性参数等实验。这些实验基本上覆盖了课程主要内容及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光电子器件。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具体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其中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型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光电子技术深层次规律的理解和领悟;企业见习部分是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光电子企业参观见习,了解各种半导体光电器件的生产工艺、器件检测、器件封装和组装过程,体验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更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

  三、考核方式改革

上海419论坛  笔者所在院校大多数课程成绩是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出勤考核与期末试卷的成绩按照3:7的比例给出的。但是,这种考核方式更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降低期末考试在该课程考核中的比例。把本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考核方式为小组讨论、章节论文及作业和期末考试的综合。其中小组讨论占20%,章节论文及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50%。期末考试以理论性试题为主。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我们对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单独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期的预习、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三方面。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

  结语

上海419论坛  根据巢湖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光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特点,我们尝试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做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探索。教学内容的调整既考虑到了课程本身的属性又平衡了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这种调整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到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科发展科技前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减轻学生课程压力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对巢湖学院20xx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对学生的就业及考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京平.光电子技术基础[M].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上海419论坛  [2]庞永师,林昭雄,陈德豪,等.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2):145-148.

  [3]刘红梅.“光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xx(3):159-160.

上海419论坛  [4]罗敏.“光电子技术基础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求知导刊,20xx(10):137-137.

上海419论坛  [5]刘红梅.信息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xx(31):95-97.

上海419论坛  [6]狄红卫,张永林.光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xx(6):36-39.

课程改革论文4

  一、教学资源建设

上海419论坛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课程授课质量的重要保证,完善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教材、教案等传统资源的建设,更要做好网站、视频、慕课、微课等信息化资源的建设。

  1.教材建设

  目前工程材料大部分教材都是针对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综合用书,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内涵的不同、学生特点等因素,编写系列教材,体现“质量为本、特色取胜”的办学思路。

  2.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主要依靠教师,要围绕课程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真正把课程建设工作引向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对于年轻骨干教师,可进行在职教师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加强教师团队公开课学习观摩、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和整体业务水平。

  3.教学网站建设

上海419论坛  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功能,应加大投入,完善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和完善教学网站。在现有课件的基础上,制作更形象化和生动化的动画,以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把相关的录像和典型的工程案例穿插于课件中,使课件内容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网站的建设,应及时更新教学课件,逐步建立工程材料试题库、动画库、视频库、辅助教学文档等教学资源,并设立作业区、讨论区,开通师生互动平台。

  4.实验室建设

  与本课程配套的实验室,有力学实验室和金相实验室,可开设硬度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等实验项目。为满足本课程教学和本领域科研以及服务企业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配置相对完善的实验设备,如可购置安装金相分析软件,以方便对金相图片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可建立热处理实验室,以方便学生进行热处理实验和教师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

  5.慕课、微课资源应用

  慕课、微课作为近年来高校教学领域最新改革热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慕课、微课建设与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便利,立足实际情况,现阶段应该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合理利用慕课、微课资源为主。目前,工程材料课程可用慕课资源主要是国内“985”“211”院校的慕课资源,一方面这些资源从授课教师、课件、讲授质量都是最优秀的资源,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也存在内容偏深、讲授简单的一面,因此在慕课应用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自学能力、自学积极性等因素,把慕课应用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既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慕课资源带来的优势,又能够确保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总之,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全面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进。保证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工程材料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加强实验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论文5

上海419论坛  全文从三个角度进行入手:首先,分析当前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当下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其次,根据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发展,探究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为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方向。

  一、当下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和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让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才能,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1]。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的重视后,各个高校都陆续开始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养,确保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但是,现在各个高校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情景还不够乐观,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都是为了凑足学分而进行教学。同时,各个高校在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技术知识时,太过于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的研究,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当中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虽然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应用能力欠缺,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419论坛  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单纯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在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当中相对匮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教学水平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上海419论坛  1.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从书本中学到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虽然计算机应用课程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之处,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和其未来创业有多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在传授知识当中不能单单依靠书本当中的知识和教学模式,而是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从而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都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收获。

上海419论坛  2.教学过程当中缺乏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学与实践的良好互动。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这门课程之后增长见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投入过多的时间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锻炼有所欠缺,没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课程进行自我知识的检验,使得学生不能在实践当中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内容不足,从而更好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学生灌输计算机知识,且没有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这些知识是怎样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因此也不能使学生从这门课程当中获到最大的收益。

上海419论坛  3.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收获。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师进行知识传授时都是采用“黑板教学”、“PPT教学”、“word教学”。当教师把这些教学内容放在PPT、word上进行教学时,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文字来获得。由于这种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因此其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在课程当中学习的积极性。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与内容偏少,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之上获得知识不足,不能够在有限的课上时间让学生学到最为全面的知识。而想要解决这种困境,就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上海419论坛  大学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一名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各个高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不能从教学当中充分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并进一步加强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由学生亲自进行一些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帮助其他学生真正地学会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个人会增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视,自己开始认真学习这部分内容,以便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从内心深处也会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重视,从而为其更好地学习某些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也不会再受到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束缚,可以从教学当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

  2.设计一套符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之上学习到最为全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视频教学、计算机自动提问系统等。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从而让教师将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无缺。教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在自己专业学科当中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让计算机知识服务于学生当前的学科需求,从而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该专业领域当中的拔尖人才。

上海419论坛  3.充分融合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为今后研究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生的实际专业进行结合是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在专业领域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创新。在专业领域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把计算机知识的统计学、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机运算在学生专业领域之内进行一定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做一定的铺垫。例如:在工程学科上,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型构建、工程造价估计和评估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工程实施之前了解到大致的模型基础,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以后的建造过程中出现其自身也不了解的问题和难点。此外,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其所属的专业领域内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可以更好地让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上海419论坛  4.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实际应用计算机知识时,需要大学生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进行运用。只有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学生才能从实践当中发现自己在学习哪些内容的短板,知道哪些计算机知识内容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重视,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样进行学习,而且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可以为学生创建出更好的未来发展蓝图,为学生更好地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海419论坛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真正地学好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思路、多媒体教学、融合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这四个方面着手,认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xx,(02).

课程改革论文6

上海419论坛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力学;改革

  论文摘要:近几年,随着独立学院的崛起和发展,使得进入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个独立院校面临着规模迅速膨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教学质量带来严峻挑战。其中工程力学课程的开设也就面临新的挑战。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严谨、推理严密而又广泛联系工程实际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它是我校光电专业、金属材料专业、高分子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抽象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机械原理、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一系列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3】。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为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上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传统的板书对于复杂图形的讲解很困难,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引入生动的动画,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大课堂容量。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授课内容形象直观,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教学行为中的主体

  教师的目标不是把课讲好,而是让学生学好。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将知识通过各种渠道灌输给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不停播放课件,边播放边照本宣科地读课件,大部分学生听得则是昏昏欲睡。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中,提倡老师将板书、肢体语言等多种手段与课件播放相结合真正实现“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

  (二)教师要制作富有个性化的课件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制作适合自己的课件。虽然有现成的课件可以使用,但再精美的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通过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保留每位教师的风格和特色。教师在授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要尽量使课件思路敏捷,文字简洁。同时,教师平时要注意素材收集,方便灵活应用。作为教师应是上课之前要备好课件,下课之后还要根据上课的情况不断完善和补充课件精益求精。这样的反复过程,不但提高了课件的质量,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提倡学生做笔记

上海419论坛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记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听得懂,但在课下无从下手复习。记笔记时应该对讲课的重点内容做记录,对老师强调的难点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要记录。至于基本的概念在教材中直接做标记即可。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老师不应该只局限于三尺讲台,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屏幕显示中要经常穿插一些其它的教学方式,如板书、课堂讨论、习题等,使学生能得到适当休息,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二、工程力学课程考试的改革

  基于工程力学课程通过教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考试的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例如论文、开卷考试、阶段测试、试验和实地考察、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同学评价、图片演示、设计、制图或模型、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自评、资料分析、书评、课堂表现、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以及闭卷口试等。

  (一)小组研究项目

上海419论坛  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一个老师讲课时都会讲到的内容,当课程讲到一半或快结束时,就可以出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建模、计算编写研究报告等,因为学生的时间有限,这类题目不宜过大,给学生的时间大约是1个月左右,老师定期指导,才能够保证质量。

  (二)论文

  对于工程力学中比较新的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编写小论文的形式结课,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还可以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和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甚至是可以采用综述性质的论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某个问题的研究前沿。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对每次课业和每次课内外活动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

  (三)期末考试采用多种方式结合

  在对工科各类专业学生所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相对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法。首先把该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三个环节来进行,每个环节上都有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办法。理论教学多采用笔试考试方式实验教学多采用实验操作演示及实验报告考试方式;实例分析多采用论文和答辩考试方式等。过程考试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次过程化考核成绩累加起来,算作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最后成绩的得出,按照平时成绩30-50%,期末集中考试成绩50-70%算。随着考试条件和手段的进一步改善,可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规范教学过程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要做到目标明确,教学要求规范,课程内容统一,教学大纲符合标准化、现代化要求。按照我校工程力学课程的任务及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制定出了符合我校特色和适应各专业教学目标要求的完整的、规范的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工程力学的教学状况,制定了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工程力学教学规范,从教学大纲、进程计划、教案、讲授、批改作业、命题、考试等全过程实行全方位把关,保证教学各个环节规范合理,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能力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使课堂成为学生智能培养的舞台,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加强互动,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考。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启发和学生沟通交流,还要给学生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坚持精讲精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多而不细的方法,将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并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发挥其创造性留足时间和空间。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关键所在,教师讲解的应当是各章节的主干内容,着重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转化条件”。而对一般内容或者比较简单的章节则可稍加指点。次要的、烦琐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课程的理论部分精讲,例题仅讲解题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定性例子,也可以引入一些工程应用的具体实例等信息,突出工程概念的培养和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由于学时减少,不能用大量时间来多练,因此,力争做到少而精。

  四、结语

  通过一年的课程建设,我们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下一步还需对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力争使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尽早建设成为我校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xx.1.

  [2]刘起霞,崔红丽,陈丽.力学实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跨世纪,20xx.1.

  [3]侯作富,等.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时代教育,20xx(3):49~50.

课程改革论文7

  1更新教学理念

  搞课程改革,确定改革理念是很重要的。通过学习研究相关的文件精神,教研室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改革理念,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上海419论坛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上各论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这样每部分内容看起来相对比较完整和独立,但这样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反而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经过教研室老师们反复研究,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排序,确立了以病原体主要寄生部位和感染的系统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教学顺序,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效融通。

  3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更多采用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学生很少能参与到教学中。现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另外,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在重点章节我们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课前给学生看一些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给学生提供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按照任务单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问题,将内容进行内化和升华。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本课程内容牵涉到院内感染、消毒灭菌、细菌耐药等内容,因为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学生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还没有在医院实习过,对医院的环境还是相当陌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而这些内容又是对他们以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指导学生在课下对我们漯河市的医院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完成医院细菌耐药、消毒灭菌现状及院内感染状况等调研报告,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近几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发展很快,而且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比较多,鉴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但学生对这些内容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为学生开设医学研究前沿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等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近年开设的学术讲座有:幽门螺杆菌专题、禽流感专题、细菌耐药专题、HIV专题、广州管圆线虫专题等,深受学生喜爱。

  4重新整合实验课授课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体现学科特点,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根据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合理设计了与护理专业将来的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检查、空气中细菌检查、紫外线杀菌效果观察、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观察等。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严格树立“有菌”和“无菌”的观念,这对他们以后从事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5课程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方式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过程管理,我们改变以前的只靠期末一张卷子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占期末总成绩的20%。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6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中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思维,开拓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课程改革论文8

  摘要:手风琴课程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当前,高职院校手风琴课程教学中不够突出“职业化”特点,教学模式创新不够,还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在音乐教育的总方针之下,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课程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1]。高职院校手风琴教学是培养优秀小学手风琴教师的摇篮,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的成败。对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教育目标也和普通示范学校有所不同,也就决定着高职院校手风琴课程改革和其他学校有所区别。在高职院校手风琴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应突出“职业化”特点,结合手风琴教学特点等,明确改革方向,以逐步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现状

  (一)手风琴课程目标与定位不够明确

上海419论坛  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是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并认识到音乐中蕴含的美感与魅力,做好“以乐感人、以乐育人”。人才培养定位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方向与价值,然而,高职院校手风琴课程目标并不够明确,课程目标大多是让学生具备独奏能力。而具备即兴演奏能力是手风琴灵魂所在。另外,伴奏能力、重奏能力、手风琴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重要能力,这些恰恰是学校较为忽略的地方,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胜任手风琴教学工作。手风琴课程目标与定位不够明确严重困扰着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和实践相脱离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旨在通过课程教学时学生获得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其职业化道路提供有力保障。所以,课程内容与教学均应突出“职业化”特点。但是,实际上课程内容忽略了实践性的训练,着重演奏技巧与难度训练,往往使学生对手风琴学习望而却步,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材建设单一且匮乏

  根据河北省高职院校手风琴教材的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大多使用《全国手风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手风琴曲集》《中等师范学校手风琴教材》等教材,而这些教材在近十年内均未有太大变化。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使用其他教师的一些自编教材,但没有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同时也不具备严密性与完整性。这样就使得手风琴教材和基础教育联系不那么紧密,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造性难以在就业后的实际教学中得到尽情发挥,造成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手风琴课程模式改革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应重新认识并定位高职院校手风琴课程,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改革措施。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上海419论坛  (一)重新定位手风琴课程目标,突出职业性

  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为小学、培训机构培养合格教师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手风琴课程的培养方向。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音乐教学、音乐技巧等能力,尤其是具备手风琴指导能力与伴奏能力[2]。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学生的演奏与伴奏、合奏与重奏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具备教授他人的能力;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讲”的能力,在课程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驾驭日后职业教学中的各类需求;让学生掌握手风琴基本理论知识及演奏方法,具备为小学生及培训机构学生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职业教学工作做铺垫。其次,明确手风琴课程教学定位。作为高职院校,要突出其职业性、岗位服务性,这是职业院校的课程定位的依据。手风琴在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应作为一门基础实践课程,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岗位需求。同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提升音乐素养,明确高职手风琴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合格的小学、培训机构教师,并不是职业音乐家。有了这一认识后,会促使教师与学生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和自主学习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419论坛  (二)教学内容多元化

上海419论坛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并且能在小学与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开设个别课程外,还应开设合奏课与重奏课、集体课、伴奏课、实践课等,构建多种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参与意识。个别课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奏课与重奏课则是手风琴课程的拓展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让他们能充分体验到声部间的协调,从而更理解音乐,体验到手风琴学习的乐趣,并能提升自身听觉训练,更容易让学生们做到各声部演奏时游刃有余。集体课可以针对手风琴课程教学中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精讲”,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伴奏课能让帮助学生掌握手风琴学习的必备的伴奏技能。而增加实践课内容是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能有效弥补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从而促使学生提升自身手风琴演奏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这些课型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同时,有利于学生间互相讨论、对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加入“即兴”,融入伴奏,无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来就业教师还是文娱部的手风琴表演者都必须要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才能把手风琴技能真正应用到就业实践中去。加入小组合作编排,将水平相等的2-6位学生分为一组,更好调动学生学习手风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与提高,并在合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及时改进,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三)教材的多样化改革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注重基础性内容,着重在易上手、普及教育上下功夫,而在选择手风琴的课程曲目上尽量的多元化、宽松化,避免因手风琴曲目选择的单调性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其次,手风琴教材既要强调基础性又要体现科学性与系统性,还要反映出时代性。一种艺术若想得到长时间的发展,必然要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第三,可探索小学生歌曲即兴伴奏教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要面对小学生,所以,要弹唱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歌曲,而市面上缺乏这方面的教材,因此,可根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及职业需求等,研究小学生即兴伴奏教材与课程,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最后,在拓展与拓宽手风琴教材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专业学生的整体情况与今后职业特点等,有针对性选择教材,又要充分考虑到手风琴教材在风格、类型与内容等方面的多样性,以便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改革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特殊性,为进一步提升手风琴教学质量,丰富其教学形式,提升其教学效果,需进一步加强手风琴课程改革与实践。因此,教师应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与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手风琴课程目标与定位、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手风琴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以逐步改善当前高职院校手风琴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崔花.手风琴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当代音乐,20xx,(23):44-45.

  [2]王欣欣.关于《手风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体会[J].戏剧之家,20xx,(03):251.

上海419论坛  [3]万玲.高职院校手风琴教学的改革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31).

课程改革论文9

  [摘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多而杂,既有法规条文也有伦理性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学生感觉枯燥、难懂,因此教学效果较差,使该课程在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基于此,笔者对该课程展开了基于“互联网+虚拟职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职场;混合式教学模式;财经法规

  引言

上海419论坛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财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原则性,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同时还要求财务工作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抓业务,强素质,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作用就是教会我们在业务中怎样做才合法合规。但是由于课程主要是在讲法条,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1教材内容形式落后,部分法规过时

  教材还是按照章节去编排,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知识点零散化,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本课程以往的教材内容法多条杂,案例少且陈旧;同时教材内容展现形式多是文字,图片少,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另外在法规条文方面,部分法规条款已更新,但教材还是旧版,知识陈旧过时,不能起到规范作用。

  1.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近几年在教学改革中,也采用过情境教学,但本质上还是案例教学,教学效果都没有很大突破,收效甚微。

  1.3教学学时不合理

上海419论坛  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同高职院校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教学学时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来讲,本门课程总课时量在30个课时左右,严重不足,这与本门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零散知识点的课程特征是完全不匹配的。

  1.4理论与实践脱钩

上海419论坛  “法”是为了规范并约束“行为”,在教学中无论采用案例教学还是情境教学,都没有让学生去操作业务,只是从案例中去理解法规条文,导致理解不透彻,不到位,学生毕业后在业务中还是频频出错。因此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就是:学了等于没学。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出基于“互联网+虚拟职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的实施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建立基于“互联网+虚拟职场”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和虚拟职场教学平台

  建立资源库,是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资源库和学生在线学习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职场业务操作视频,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有所了解,并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把握。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逼真,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学习法律法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有趣。而虚拟职场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仿真职场环境,切实增强了学生的执业意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构建适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的网络教学这两种典型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本课程,笔者认为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拟达到的教学目标”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1)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整体教学内容依据“职场化”要求重新编排,并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资源建设,制作微课、慕课以及导学单。(2)根据教学内容定制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环节,确定每个环节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以及每种教学方法如何实施等细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编写配套教材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职业培养目标,在基于“互联网+虚拟职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相结合,将业务融入理论当中,学生在业务办理流程实践中轻松地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制度运用到理论知识点上,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孤立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已经过时的法律法规进行删减或者说明,将新的法律法规编进教材,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在教材内容的展现中体现多样化,图文表相结合,颜色设置上突破原来的黑白设计,不同颜色表现不同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的教材不仅仅是理论的载体,也是实训业务的载体,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到一起,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教材编写中。

  2.4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2.4.1立体式的评价内容

上海419论坛  在教师方面,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资源的评估、教学过程的评估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具体来讲:教学资源可从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学生学习次数等方面进行评估;教学过程可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交互情况、作业答疑等方面进行评估;教学效果可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感兴趣程度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在学生方面,除了检验其课本内容学习程度,还将学习态度、自主能力、提问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估的范围。

  2.4.2动态化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上海419论坛  评价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书面考试成绩的静态评价结果,而是转向对整个“互动”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在线测试、题库管理和试卷管理等多环节的数据信息汇总,既能对教师在某时间段、某个教学内容、某种教学行为的成果进行有效评测,也能对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收获进行评测。其中很多精细的数据指标能够明确地将整个或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串联起来,凸显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学生群体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它还支持教学对本组学生的评价;支持学生对本组其他学生的评价;支持学生自评;动态化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估。

  3基于“互联网+虚拟职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上海419论坛  综上所述,该教学模式是以网络教学资源为依托,以虚拟职场为教学环境,以职场业务操作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贯彻到业务中。该教学模式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有如下效果。

  3.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指导的同时掌握会计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操流程,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这样便会使课堂效率达到非常显着的提高,同时也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梳理。

  3.2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

上海419论坛  利用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师生之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也解决了教学课时不够的问题。

  3.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上海419论坛  每次课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适合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避免教学程序化的缺陷。学生每次课都有不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完善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各个阶段的表现均可体现,比如,课前准备工作体现学生的完成程度以及完成的质量;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的思考、讨论等各个方面。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不断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实践个性发展、发挥内在潜能、培养综合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教师能够寻找到教学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并且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重视,以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也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品尝进步和成功的滋味,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长期性发展。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将被动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为教学双方提供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知识、技能得以更加全面的施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海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构建改革———从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相融合的角度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38(4):114-118.

  [2]孙玲,赵建梅.“互联网+”时代下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xx(31):64-65.

  [3]汪林文.基于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分析会计人才培训体系构建[J].速读旬刊,20xx(6).

上海419论坛  [4]刘高鹏.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实训教学[J].现代商贸工业,20xx(15):126-127.

课程改革论文10

  摘 要:湖北省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的要求的广告创意方案及广告运作推广理念与“广告学”课程中的广告创意思维、广告策划思维及广告创作艺术等内容高度贴切,且与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不谋而合。将大赛引入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营销策划;广告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广告学》课程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理论讲授为主。课程中虽引入了一些国内外经典广告案例,但与当前市场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广告作品产生的背景,往往产生陌生感,不能置身其中,造成对相关知识缺乏认同。其次,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的广告均为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参与到广告创意设计过程中来,对整个广告作品的设计流程缺乏完整的认知,所学知识较为零散,不能融会贯通。

  二、引入营销策划大赛的依据

上海419论坛  “湖北省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是由团省委指导、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主办的省内市场营销级别最高、认可度和参与度最强的学科竞赛。大赛主要由专业学会牵头组织,每年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通过专家企业家现场精心指导,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长。大赛每年都会要求各参赛团队策划并制作适合比赛主题的广告作品,并进行实战推广。营销策划大赛要求广告创意方案及广告运作推广理念与《广告学》课程的广告创意思维、广告策划思维及广告创作艺术等内容高度贴切,与《广告学》教学目的及要求不谋而合。

  此外,大赛以当下真实的商业市场为背景,从最初的广告创意设计到最终的广告作品推广,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将“湖北省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引入《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课程理论,针对特定企业及产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广告调研与预测、策划、制作适合比赛主题的广告作品,并对广告作品进行实战推广,让学生理解并熟知广告作品创意及设计流程,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策划思维,提升广告设计能力,锻炼学生以寻找社会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广告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创意”、 “广告策划”及“广告作品设计”等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广告诉求对象的需求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广告创意,设计制作优秀广告作品进行推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些只能通过不断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市场实践经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上海419论坛  由于每年挑战赛的课题都不相同,搜集汇总各个院校的参赛广告作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广告调研与预测、创意、策划及设计思维的方法,且历年积累的资料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将课堂与比赛融为一体,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在《广告学》教学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比赛,来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演练考核,能够建立以方法实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

  (二)教学学时改革。目前,《广告学》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1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建议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课时数,以比赛课题或者其他实际课题为纲,将广告的调研与预测、创意、策划和设计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同时,由于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而这与广营销策划大赛开赛时间刚好吻合,这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大赛的内容为实践项目。学生针对比赛项目,通过撰写广告策划书,制作广告作品并进行实战推广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告策划与制作的实践水平。让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课程主题,有的放矢开展课程实践,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课程要求的实际技能。

  (三)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目前《广告学》课程考核体系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考核。为让学生熟练掌握广告创意、策划和设计等实际性技能,增强学生对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建议改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成绩权重。通过让学生参与大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结合比赛项目设计广告学教学内容,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广告调研与预测、广告创意、策划思维及广告设计技巧能力,让学生体验广告策划创意的全过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海419论坛  [1]赵文锴.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1).

上海419论坛  [2]苏娜.关于对“广告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培训,20xx(05).

上海419论坛  [3]高颖.论技能比赛引导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

课程改革论文11

上海419论坛  武汉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在原耐火材料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耐火材料专业创办于1961 年,是国内高等院校最早设立的耐火材料专业之一,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原冶金部及湖北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是湖北省“楚天学者”首批设点学科,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品牌专业。进入新世纪,国家教育部提出“厚基础、宽专业面”的人才培养原则,与此同时,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耐火材料的功能化要求和国家提出节能减排基本国策。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对“材料物理性能”这一专业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

上海419论坛  21 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材料技术是现代高科技与经济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材料又往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材料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发展。材料与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不仅推动了高科技和经济的进步,而且还不断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各种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对具有材料背景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了很多对口的材料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上海419论坛  因此,必须改变过去过分依赖于行业背景的课程设计,改变原来以无机材料的热、力学性能为重点的授课原则,以培养学生大材料思想为目标,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说来,要培养学生在材料领域宽广的知识面,使其理论知识不仅只局限于耐火材料所涉及的力学、热学性能,还应扩展到功能材料及高新材料的理论知识领域,建立大材料的思想。使学生树立不仅能够从事耐火材料的相关工作,还能从事其他功能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意识。学生眼界的扩大,必然会使理论知识宽广,就业面扩大。

  二、教材建设

上海419论坛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结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因此,课题组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最新的同类教材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立体化建设电工电子系列教材。教材建设在纵向按课群进行系列化建设,在横向按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等进行立体化建设,并提出“四个体现”的教材建设思想。在教材概念上,体现教材不仅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类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的载体;在教材体系上,体现课程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群间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上,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先进性,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在辅助工具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注重仿真软件和最新器件的作为。

上海419论坛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1992 年关振铎、张中太和焦金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近20 年来,无机材料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来新科技的发展,对无机材料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原则,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理论和特色课程有所侧重,同时兼顾新材料及功能材料。本课程追踪国际国内在无机材料领域的发展动态,将新型结构材料、光电材料、磁光材料、薄膜及纳米功能材料等内容补充进来,扩展了课程领域。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安排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的。在进行社会行业的调查中,首先考虑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根据工作的要求对教学中的课程进行专项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学时压缩到46 学时,加强应用背景和理论概念讲授,强调无机材料在社会生活及国家科技中的重要性。选择性的将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与技术、电磁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等新兴领域研究的成果引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以耐火材料为特色学科,将耐火材料前沿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确定课程中无机材料热、力学性能部分占60%的课时量,其他功能材料部分占40%这一原则。实行多元化教学,推行全方位自主学习理论。在材料物理性能教学中,努力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育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物理性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介绍材料物理性能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采用研究、整合、师生互动、反思等多种教学法,并适宜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采用课堂报告、网上答疑、E- mail 通信、课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小讲座、小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勇于质疑发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材料物理性能的历史演化的讲授,突出创新能力、科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材料物理性能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能够掌握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

  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三段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多思、多想、多做、多探索的“四多”精神。

  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教学水平

上海419论坛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提升材料物理性能的国际化特色,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研究的学术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课程组教师数次到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从事合作研究。积极引入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在材料物理领域的教学方法,在教案、讲义、幻灯片、学生交流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集中备课、资源共享、师生交流的局面。加强双语教学,训练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加大教师国外培训、培养的力度,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一方面使教师队伍趋于国际化,另一方面也促使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课程改革论文12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文化基础课 课程改革 重要性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已意识到了课程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和职校以及身处教育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各种符合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模式,以多元整合课型理论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特色扩即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需求为基础。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含义

上海419论坛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状的日趋严峻;随着高科技被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学生转换岗位和职业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劳动者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显示出劳动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某一个岗位能力而接受某一种单一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否则当学生在需要继续深造或转岗时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所以我们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含义,是从学生的全局发展、终身发展出发,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提出的。

  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指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

上海419论坛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部教职成司《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只有搞好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保证其它课程的建设得以顺利地进行;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按照时代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知识基础;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使接受继续教育或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成为可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是其它课程建设的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文化基础课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就能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专业知识的发展又为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知识更新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进行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和开发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才能发挥好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现状概括

  鉴于现状,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通过区域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今后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协同专业结合区域、学校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以达到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目的。充分满足本区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所有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进行必要地改革与尝试。同时在苏州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朱汉林教授、吴茂庆教授和苏州市教科所殷堰工书记的指导与帮助下、联合兄弟院校进行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尝试,目前课程改革正处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与评价阶段。通过在20xx级中职新生中使用我校自编开发的新教材,一个学期以来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为明显地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编中职文化教材在我校的使用与推广,有助于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文化基础课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彻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调查与分析

  为了检验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我分别在我校20xx级中专生和20xx级中专生中各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而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分别是各班随机抽取的学生,而且尽量保证每班在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抽到,尽量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效果。另外为什么会把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呢,因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教材是从20xx级新生中开始试行的,而50级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由此两个年级正好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同时也对全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上海419论坛  (一)面向学生的问卷题目分别是:

  1。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中的作用如何,

上海419论坛  A。重要B。不重要C。其他

  2。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学习难度如何,

上海419论坛  A大。B。不大C。其他

  3。你的文化基础课考试有没有不及格科目,

上海419论坛  A。有B。没有

  4。你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海419论坛  A。教师水平不高B人学水平低C。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5。你毕业后准备如何发展,

上海419论坛  A。就业B。继续升学C。自己创业D还没考虑好

上海419论坛  6。简答:你认为哪门文化基础课或哪个知识点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7。你觉得文化基础课最应该学什么,也就是什么内容对你最有用,

上海419论坛  另外,还让学生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最希望学到的知识等内容。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认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有作用,也就是想学好文化基础课。但是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没有做到结合学生初中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科目出现。学生认为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继续升学比例的提高也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高职接轨。 (二)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

  1。您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重要C。其他

  2。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A。国家教材B。省市自编教材C。学校自编讲义

  3。您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

  A。学生人学水平问题B。课程建设问题C。其它问题

  4。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

  A。符合B。不符合C。还可以

上海419论坛  5。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适用性如何,

上海419论坛  A。很好了B一般C。不适用

  6。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是否反映了新的科学发展成就,

  A。是B。还可以C。不是

上海419论坛  7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渗透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要求,

上海419论坛  A。是B。还可以C。不是

上海419论坛  8。您认为自己学校是否有能力自编教材,

  A。有B。没有

上海419论坛  9。请您谈谈对自己所教课程、所用教材的总体看法。

  10。请您谈谈你对今后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的设想。

上海419论坛  另外还对教师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参与课程开发、现用教材的适用性、如何处理专业课学习和升学考试对文化基础课要求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看中。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人学水平问题与课程建设问题二者并重。对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发出了明显的需求信号。而且很多教师表示了乐于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的意愿,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本学期在试用我校开发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前提的新教材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体会之下,我们将进行第二轮的校本课程的修改与完善。

  六、本次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上海419论坛  我们在开展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上海419论坛  (1)以校为本的原则。贯彻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性,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缺陷,反映出本学校的特点和条件,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生优先的原则。考虑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融人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从而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得到更充分、自由和生动活泼地发展。

上海419论坛  (3)合作互补的原则。首先是学校与课程研究部门和课程专家之间的合作互补,其次是指学校之间以及一所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

  七、关于对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思考

  当我们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具体分析一下,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文化基础课老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其实这个问题已非常严重地制约着课程改革的高效进行。从教师队伍说,国家下大气力在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培养“双师型”教师,其重要益处之一,就是打通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壁垒,就是要在专业课中引人相关的文化基础,在文化课中与专业的需要相沟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授课效益。因此,让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文化课教学是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跨专业教育,才能彻底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而笔者也认为跨专业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自学、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等。其中校内培训可以组织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给文化课教师培训,这样可以加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改革论文13

  摘要:上海419论坛协同创新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和其教学酒店协同创新的实践为例,提出了“利益-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协同创新课程开发理论,并进行了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上海419论坛协同创新;课程改革;酒店市场营销

上海419论坛  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全行业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与校外主体的协同创新已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路径。

  一协同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最早由PeterGloor在《群体创造: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协同创新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PAGloor,20xx)。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领域研究自20xx年左右在我国出现(胡高,景虹等20xx),随着研究不断细化,穆车等(20xx)利用协同创新理论对研究校企合作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研究。严雄(20xx),赵连根(20xx)等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教育领域的开展以及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论述。薛传会(20xx)、李伟(20xx)以及喻江平(20xx)等就协同创新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和资源整合作用进行了定义和阐述。综上所述,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由于协同创新的概念包含的主体广泛,本文主要针对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协同创新的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主体,承担了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育中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需要在校企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打破校企组织壁垒,充分释放学校、企业之间的活力,探索建立新的课程模式,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这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困境与对策:基于协同创新的酒店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与实施

  《酒店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的专业核心课程,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该课程是一门将市场营销普遍原理与酒店行业特殊性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酒店中的真实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学生在酒店行业中的市场营销能力,培养酒店职业技能。

  (一)《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困境。高职课程改革长期以来面临的诸多困难如课程定位的目标过于宏观,课程设置模仿学科设置框架,校企缺乏深度合作[1]等,其重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双方都缺乏足够的动力,即在校企协同的过程中,双方本身都存在投资惰性,希望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2]。在课程设置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行业,学校需要酒店提供相应的资源与配合,而酒店是以盈利目的的经济实体,如果酒店认为不能获得数量更多的实习生甚至额外的收益,则很难促使酒店积极配合学校进行酒店自身经营之外的教育投入,包括对教学工作的配合等。因此,过去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希望学生借助酒店场景进行教学时,但校企合作的往往不够深入,导致课程设置的任务不够贴切酒店真实工作场景,致使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不足,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未显着提升,这是以往课程改革的困境所在。

上海419论坛  (二)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设计与实施。面对以上课程改革的困境,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在进行《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过程中与学校的教学酒店——御冠酒店进行合作,基于协同创新理念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改革创新。何郁冰(20xx)提出了“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初步构建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3]。董平(20xx)提出了“目标-知识-教学”三重互动的协同方式用于高职课程开发[4]。在产学合作中,企业如果能以低于内部开发的成本获得知识,而学校也能够获得期望的教学资源等,双方就有了利益基础,协同创新就能顺利展开。南京御冠酒店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校办性经营企业,酒店同时也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实训基地。自酒店筹建到营业至今,与酒店管理学院确立了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的宗旨,学院在向酒店输送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同时,酒店也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场景和教育资源,两者具有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先天条件。本文结合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教学酒店的教学实践改革,提出了“利益-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协同创新课程开发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践。

上海419论坛  (1)利益协同:基于协同创新的课程内容设计酒店和学校有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利益的获取是协同创新的基础,利益分配时协同创新中最关键的问题[5]。在课程内容设计之初,酒店与学院确立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共享的基本原则,教学有义务服务于酒店的生产和实践,酒店有权使用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取得的成果,酒店也应当为教学提供各项资源支持。在利益协同的基础上,酒店协助教师对酒店市场营销岗位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了酒店市场营销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并列举了典型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除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讲授,课程内容围绕酒店市场营销的真实工作开展,将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入了课程,对传统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

  (2)知识协同:基于协同创新的训练项目设计知识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属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化发展阶段,是知识在合作组织间的转移、吸收、消化、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6]。酒店和学校是知识互补的利益协同者,教学不仅是学习,也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酒店忙于生产经营的同时也亟需不断更新的有效信息助力于企业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也为校企之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酒店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够产生新的创意作用于酒店市场营销与推广工作,因此校企双方围绕课程内容主线设计了三个主要的训练项目如表1,并最终将项目成果转换为可供酒店参考、吸收甚至运用的知识。通过以上三个训练项目的实施和开展,酒店能够与师生协同作业,及时通过教学得到经营所需的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并能够借助教学中产生的新知获取创意,弥补了酒店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局限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酒店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对积极性和配合度。自教学酒店营业以来,通过以上的课程教学项目,酒店员工和师生共同为酒店进行了数次市场营销活动策划并制定了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如酒店开学季活动、中秋节活动等,除了商业计划书,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图文海报,与教学团队反复沟通商榷营销推广软文,最终通过微信等渠道进行了活动推广,实现了市场营销计划从文案到落地的全过程参与,体会到了酒店市场营销的真实工作任务。

上海419论坛  (3)教学协同:基于协同创新的教学组织设计在知识交互和团队沟通工作中,合作组织的管理架构和协调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7]。因此,在动力驱动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需要在教学中打破组织壁垒,形成紧密合作的跨组织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教学作业,并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体系。在学院的组织协调下,校企双方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对教学活动予以支持,在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和酒店职业经理人形成了混合式教师团队,授课过程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并共同为项目作业进行评价和打分,评分标准注重衡量项目作业成果在酒店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采纳性,结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最终形成课程考核结果,并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在教学过程中,平行班级以小组作业的方式展开竞赛,数十个项目作业中最终被教学酒店真正采纳的非常有限甚至只有一个。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良性、公平和公开的竞争,提高项目作业质量,校企双方通过技术手段搭建了投票平台,将同一个主题的项目作业在平台上公开展示并邀请教学团队之外的全校师生进行票选,最终票数最高的小组作业可以被教学酒店采纳并予以发布在酒店微信公众账号上进行上线销售和推广,项目作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真正实现了协同创新。此举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团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提高。

  三成效与启示

上海419论坛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市场营销课程团队通过“利益-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对课程进行了开发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通过一年多以来的实践,校企协同创新力度加深,合作深度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活力被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和被认可,学生在参与“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商业计划书大赛”和“职业能力规划大赛”等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不少学生在就业初期就获得了高星级酒店市场营销相关岗位的垂青,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但课程在改革与设计实施过程中,牵涉到的组织众多,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反复沟通与协调;校企双方顶层设计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对信息技术手段和团队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行业实践能力,否则不具有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的对话能力。因此,在校企双方达成利益协同和优势互补的共识、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校企协同创新的课程改革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上海419论坛  [1]王婷婷.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示范学院硕士论文,20xx.

  [2]匡家庆,苏炜.校企协同视角下的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xx,6:82-85.

上海419论坛  [3]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xx,30(02):165-174.

  [4]董平.基于校企协同的《销售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1(4):79-83.

  [5]毕颖.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课程改革论文14

  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对课程的考核历年来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应用型本科如何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进行考核改革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主要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与应用性相结合进行的改革探讨,从而达到考核改革的目的,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会计学专业中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广东省会计专业专升本自学考试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每次的通过率不到8%,甚至有的办学机构的通过率为零,可见此课程的难度。面对高级财务会计的高、深、难、特四大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探讨如何实现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考核内容、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

  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与路径,可概括为四句话:明确课程功能→确定课程讲解内容→确定考核重点→选择科学方法。

  明确课程功能,是要清楚一门课程设置的作用,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课程功能的基础上要确定课程讲解的内容,进而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确定考核的重点。重点考核的内容也就是重点的教学内容、重点的培养与训练的内容,其内容不同教学的方式、培养的方式、训练的方式则不同,考核的方式亦有所不同,故应由考核的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科学的、适当的考核方式,同时大胆地打破传统的过时的考核观念与方法。

  三、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其教学内容相挂钩,《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问题的具体阐述详见许义生教授发表的“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文(《财务与金融》,20xx,3)。总体概括为教学内容界定不清、课程内容体系混乱、课程内容贪大求全三个问题,没考虑到专业定位、专业培养规格对专业知识的特定要求。

  因此架构科学、合理的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体系,应依次处理好单一性内容与综合性内容的关系、课程内容与会计要素的一般排序关系、简单内容与复杂内容的关系、课程内容与会计核算程序的四种关系。依此架构思路,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为下表中列示的十二章内容。[JP]

  四、改革后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的选择

  12每股收益[]

上海419论坛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期末笔试客观题[BG)F][KG2]表中的四次平时项目考核是为了突出会计的应用性而专门设置的,针对外币财务报表的编制、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前期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五、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方式

  (一)改革前的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勤)30%+期末成绩【笔试: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40%、经济业务题20%、综合题40%】70%

  (二)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三级式)

  总评成绩=平时一般考核(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勤)20%+平时项目考核(四个项目考核)30%+期末考核【笔试: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20%、[KG3]业务操作题(经济业务题20%、[KG3]综合题60%)共80%】50%

  考核改革后,客观题去掉了多选题,使客观题的比例只占了20%;综合题比例提高了20%,突出了会计的应用性,训练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

  六、考核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上海419论坛  (一)考核改革后教师教学情况的变化

上海419论坛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学生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学之前,已学过了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已具有了专业基础理论和一般专业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应用性更强,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

上海419论坛  2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上海419论坛  重点考核的内容也就是重点的教学内容,每章的教学重点在上表考核内容中已经列出,这样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更能有的放矢,突出了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考核改革前的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满堂灌,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本课程。考核改革后,主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上,主要采用自学反馈法、重点引导法、问题导向法和类比引导法四种方法(详见许义生教授发表的“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文),有利于教与学的统一。

上海419论坛  (二)考核改革后学生学习的变化

上海419论坛  1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考核改革前,基本上集中到期末才考核一次,学生的习惯都是到考前两周才开始突击复习去应付考试;考核改革后,平时增加了四次项目考核,使得学生想学一些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为目的。

  2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从学会计学原理开始,有的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对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难度比较大的后续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老师满堂灌,虽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但学生真正消化、理解并掌握的内容却很少,并且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很少。在采用上述的四种教学方法时,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边讲边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随时消化课堂所讲的内容,并随时表扬做对的学生,鼓励较差的学生,慢慢地从学生内心取消掉对高财高不可攀的心理,从而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考核改革后,通过多方位的促学手段,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海419论坛  3学习方法更加正确

  (1)加强课堂提问环节

  将课堂提问分为三类:一是针对考勤的提问,重点提问平时有逃课行为的学生,防止一些学生的迟到或缺勤;二是课前复习旧课的提问,可按学号顺序提问到所有学生;三是课中的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是对讲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到课率、督促学生课后的复习、加强课堂的听课效果。

上海419论坛  (2)平时项目的考核是在每章内容讲完后进行的,这样督促了学生课后要去看书巩固,使学生慢慢地形成课后去复习的习惯。考核改革后,通过课堂提问力度的增强、四次平时项目的考核,端正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指导书的问题

上海419论坛  现有习题集的整体状态是客观题占了绝大篇幅,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题较少,浪费了学生很多的时间。考核改革后,期末考试的题型也发生了变化,客观题只占了20%,业务操作题占了80%,突出了应用性,因此还没有这样应用性较强的与之配套的习题集。

上海419论坛  因此,要加强教材与教学指导书的建设,加强教师间的配合协作,才能使教学内容一致化、教学方法模式化、考核方式统一化。

课程改革论文15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教材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教学互动、调整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等途径进行电子商务法教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上海419论坛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促进了电子商务法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法的保障[1-2]。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电子商务法培养方案中,目前大多数高校把电子商务法列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法可以系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法律制度等,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4]。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设置担负着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的使命。目前电子商务法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没有完善的立法可供借鉴,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对电子商务法课程进行优化改革,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多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自由的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电子商务法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教,而缺乏与被教对象的思想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等负面的情绪,学生一旦失去对所学知识学习的激情,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教学案例时效性不强,部分老师使用的案例是七八年前的案例,教学案例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仅开设电子商务法这一门法律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没有学习任何法律的相关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十分欠缺,给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法律常识,对一些法律术语难以理解,教师不得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补充法律基本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只有36课时,教师花费太多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律基本知识,这样必然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有的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然而电子商务法课程涉及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没有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下学习电子商务法显得尤为吃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十分吃力,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法律基本知识以及电子商务法知识变的十分困难,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三)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较短,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择具有电子商务和法律教学经验的老师较为理想,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教学背景。很多高校电子商务法任课教师是由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法律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应知识储备,对相关法律术语不能讲解透彻,对学生的疑惑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电子商务教研室缺少师资进行电子商务法研究。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教师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是紧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没有时间学习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来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

上海419论坛  (四)教材专业性不强

  目前可供电子商务专业选择的电子商务法教材较少,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而教材更新确很慢,教材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材普遍忽略对电子商务法理的分析,仅仅对具体概念和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教材中涉及到实际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时没能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佐证,学生对所学知识仅处于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相应的法律条文。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为了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要相联系,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法教材专业性不强,教材时效性较差使得此课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上海419论坛  近年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互动,双向沟通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不但教师辛苦,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互动,双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课堂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课程的总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教学盲目,使得教学真正的做到教与学的结合。电子商务法课程宜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及讨论,调动学生大胆探索其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把电子商务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要点。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应精心设计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调整电子商务法教学内容,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法律知识薄弱,建议在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前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已经掌握了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就不会那么吃力。或者在电子商务法教材中添加法律基础知识章节,同时适当增加课时数,这样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又不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电子商务法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高年级学生有了基本的专业素养,理解能力较强。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课时数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弹性设置,例如对法学专业学生可以适量减少课时数,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应增加课时数,上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上海419论坛  高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任课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校教师走出去接触企业,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向实践学习。电子商务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空暇时间,多关注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与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到知识。

  (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内容要具有时效性,能够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又符合教育规律。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优秀教材供师生选择,国家政策上要鼓励出版社和高校在出版质量较高的教材,解决优秀教材短缺问题。电子商务法教材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借鉴国外优秀的教材,为我国教材的创新增添活力。教材建设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上海419论坛  [1]别黎.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微课的结合探讨[J].电子商务,20xx,(2)

  [2]王文博.浅析电子商务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时代教育学理论,20xx,(3)

上海419论坛  [3]刘善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法教材体例设计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

  [4]方文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xx,(6)

上海419论坛【课程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课程改革论文03-16

课程改革论文11-22

城市林业课程改革论文06-11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04-10

高中课程改革结业论文06-14

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论文06-13

关于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06-11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06-14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论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