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4-14 11:16:45 古籍 我要投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上海419论坛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上海419论坛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上海419论坛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风从地面卷起。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上海419论坛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上海419论坛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上海419论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上海419论坛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上海419论坛  ——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海419论坛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间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上海419论坛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而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而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间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上海419论坛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上海419论坛  忽:突然。

上海419论坛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地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表诗句捕捉到西子地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地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地的特点。其次,作者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表“翻墨”写云的来有,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地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地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撒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地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地面上溅撒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有吹来,也顺着风有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上海419论坛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地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表“翻墨”写出云的来有,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上海419论坛  最后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表“白雨”和“黑云”映衬,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翻译

  译文

上海419论坛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上海419论坛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上海419论坛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上海419论坛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上海419论坛  4、遮:遮盖,遮挡。

上海419论坛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上海419论坛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赏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上海419论坛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上海419论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4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上海419论坛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上海419论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翻译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上海419论坛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上海419论坛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上海419论坛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上海419论坛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上海419论坛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注释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上海419论坛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上海419论坛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裴回:即徘徊。

上海419论坛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

上海419论坛  芡: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上海419论坛  游女:出游的女子。这里指采莲女。

上海419论坛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上海419论坛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小隐:谓隐居山林。

  中隐:指闲官。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赏析

上海419论坛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湖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上海419论坛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上海419论坛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湖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上海419论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相关文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12-1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07-30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07-21

11-14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08-2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5篇01-1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2篇12-21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原文及赏析07-19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