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19论坛

望海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4-14 12:02:06 古籍 我要投稿

望海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望海楼晚景五绝

上海419论坛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上海419论坛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上海419论坛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翻译

  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上海419论坛  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青山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

上海419论坛  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

上海419论坛  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

  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

上海419论坛  沙河上的船灯将山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

上海419论坛  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注释

上海419论坛  指顾:即指点顾盼之间,形容其快。犹如说须臾、一会儿。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

  二十:一本作“十二”。

  时:时时。

上海419论坛  掣:拉,拽。

上海419论坛  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

  西兴:即西陵,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五首,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院试余暇,苏轼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这五首诗。

  赏析

上海419论坛  这组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五首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

上海419论坛  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上海419论坛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上海419论坛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上海419论坛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望海楼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上海419论坛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上海419论坛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上海419论坛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译文

  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

上海419论坛  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朝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上海419论坛  几番呜咽的画角催落着红日,远处幽静的沧洲袅起了白烟。

  忽忆起赏心美景究竟在何处?往事如烟那春风秋月已茫然。

  注释上海419论坛①望海搂:旧址在江苏镇江城内,楼有蔡襄题字“望海”,后改名为连沧观,今不存。

  ②云间铁瓮:谓铁瓮城高入云间。据《丹徒县志》,县城(今镇江)的子城又叫铁瓮城,相传为孙权所建。

  ③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飞楼:形容楼高凌空的样子。

上海419论坛  ④“三峡”句:意谓眼前的江景引起我的诗兴,似乎可以听到三峡的江声。底:《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下“。

  ⑤“六朝”句:意谓面对景色,引起了怀古之情,似乎六朝时的帆影也映落在酒杯之前。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朝。

  ⑥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多在军中使用,因外加彩绘而得名。形如竹筒,出自西羌。

  ⑦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白烟:指水气蒙蒙,远望有如白烟。

上海419论坛  ⑧是:《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在“。

  赏析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这“铁瓮”矗立“云间”,邻近青天。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上海419论坛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他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这是一首写景为主的七律。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展现出望海楼既有高峻雄奇的气势,又有久远博大的蕴含,还具有隽远的逸韵。米芾在此确是充分发挥了他画家之所长。而夸张的写景手法把那些难以描述的抽象意念也具体化了:写诗情是江声流人笔底,写酒兴是帆影落于樽前。前两联无处不是夸张,第三联却是对黄昏景色的直接描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望海楼的景历历如绘。

上海419论坛  这首诗颔、颈二联的对偶句,不仅按律诗要求平仄相对,句法相当,而且作到了刘勰所谓“自然成对”,绝不刻意求工;“反对为优”,让事物互相映衬。颈联两句对仗在对比中写景已如上述;颔联两句一写声、一写形、一写地域上的自东向西、一写历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却又分别化作自己的诗情和酒兴,情景交织;全诗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望海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4-09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8-21

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7-15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2-13

望岳_原文、翻译及赏析02-09

《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11-29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4-07

长安秋望原文翻译及赏析03-18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10-26